-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热点06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练考点·练考卷
目录
TOC\o1-3\h\u一、古代中国,敬天保民 1
二近代中国,工业探索 3
三世界工业,环境问题 4
16+4模拟试卷 6
一、古代中国,敬天保民
1.宋朝时张载等人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新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曾认为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被解释成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的王者之间的王权转让。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程颐,都拼命向皇帝进言,要以尧舜为榜样治国。由此可知,当时(???)
A.天人合一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威胁君权独尊
C.儒士借鉴先秦思想复兴儒学 D.士大夫追求共治天下的诉求
2.南宋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提出“心即理”,万物皆自心发。朱熹则从吸收佛家“体用合一”观点的途径,提出“性即理”,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二者的思想(???)
A.均是主观唯心主义 B.体现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认为事物根源是理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破集庆(今南京),并将其改称为“应天府”,建国后又将朝会场所定名为奉天殿,并一改前朝皇帝降诏一般以“诏曰”开篇或者直接书写诏书内容的传统,规定降诏必定要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篇。朱元璋此举意在(????)
A.传播天人合一理论 B.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C.规范公文书写程式 D.顺应经济重心变化
4.秦汉时期,虽然国家政权能够动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推行社会治理,但在学术上寻求专制王权合法性的努力一直在进行着,直至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将皇权的合法性追溯到无所不能的“上天”那里。董仲舒的这一理念(???)
A.体现了儒学的思辨色彩 B.指导了国家的有效治理
C.拓展了法律的实践范围 D.迎合了君权强化的趋势
5.孔子主张“修己以安人”,孟子提出“修其身而天下平”,荀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应当具有“经纬天地而裁官万物”的本领。这说明三者都追求(???)
A.“舍生取义” B.“内圣外王”
C.“自强不息” D.“天人合一”
6.西周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往往在青铜礼器上铭铸长篇文字,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恩宠和功绩,企求垂之永久。这一现象
A.提高了青铜铸造技艺 B.使金文成为官方文字
C.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D.缘于宗法分封制推行
7.《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 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8.“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
——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清代皇帝纪年
年份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
世祖顺治七年
1650
1.00~1.50
6.00
4.00~6.00
高宗乾隆十五年
1750
2.00~2.50
9.00
3.60~4.500
宣宗道光三十年
1850
4.10
12.10
2.95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摘编自[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二近代中国,工业探索
1.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9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说明(???)
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 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练习)(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5 关注民生,和谐共生(讲义)(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5 关注民生,和谐共生(讲义)(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5 关注民生,和谐共生(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6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讲义)(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6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讲义)(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7 中法建交60周年(讲义)(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7 中法建交60周年(练习)(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7 中法建交60周年(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讲义)(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练习)(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9 从2024春晚谈高考历史热门考点(讲义)(解析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9 从2024春晚谈高考历史热门考点(讲义)(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热点09 从2024春晚谈高考历史热门考点(练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讲义)(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