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说“木叶”》——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pdfVIP

(12)《说“木叶”》——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

()《说“木叶”》

——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常见易错点】

1.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林庚探讨了“木叶”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的特殊意义及其暗示性,学生需要理解词语选择对

于表达情感和意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之处,体会其中微妙的情感差异。

2.文学鉴赏能力

文章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才能深入领会作者观点。

建议多读一些相关的古典诗词作品,积累感性认识,提高鉴赏水平。

3.逻辑推理能力

文章通过分析多个实例得出结论,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跟随作者思路。

练习归纳总结段落大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易错题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陆厥(jué)招徕(lái)橘颂(jú)

B.寒砧(zhēn)涔阳(cén)万应锭(dìng)

C.窸窣(cuì)曙光(shǔ)号咷(táo)

D.亭皋(gāo)言筌(quán)门闩(shuā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

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

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B.⑤②①④③⑥C.②⑤①③⑥④D.⑤②①③④⑥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_____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②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____________的诗歌语言?

③“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

____________是一字千金。

A.传诵精妙几乎

B.传诵精致简直

C.传颂精妙几乎

D.传颂精致简直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

子的绵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

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

轻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

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

5.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

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文章

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别喜欢使用“木叶”

一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

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这似

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