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34 遗产:《诗经》有哪些用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遗产:《诗经》有哪些用法?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今天是《诗经》专题的最后一讲,我们收个尾,讲讲《诗经》对后世的

影响。

上次讲孔子注重诗教,一个重要原因,是贵族社交,离不开诗。但是历

史的发展并不如孔子所料,诗很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到了战国时

代,贵族社会就崩溃了,用《诗经》里的话说,叫“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原来地位很高的人,沦落到底层了;原来身份卑微的人,飞黄腾达了。

战国是士人的盛世,充满了逆袭的机会,到处燃烧着渴望升官发财的火

辣辣的欲望。春秋贵族赋诗这种酸溜溜绕弯子的习惯,在战国时代显得

特别迂腐,所以这个传统就被抛弃了。

战国时代的文化人,虽然还喜欢引用《诗》,但《诗》的影响实际上没

那么大,也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以到了战国末期,荀子作为

一代大儒,就认为《诗经》不是那么重要。

荀子有一个观点,“隆礼义,杀诗书。”隆礼义就是推崇礼,而荀子理

解的礼,已经完全按照新时代的需求改造过了;这个shai,写下来是杀

头的杀,意思是贬低,“杀诗书”就是要贬低诗书的作用,因为“《诗》

《书》故而不切”。(《劝学》)都是古代传下来的,也不成系统,不切

实际。荀子还说,如果只会研究诗书,研究一辈子,也就是个“陋儒”。

荀子是当时最有见识的人,他指出的《诗经》的问题,也很对,但是事

情的发展,却不如荀子所料。

不过荀子有个好处,虽然他觉得《诗经》已经过时了,但是上课他还教。

老师自己也觉得自己教的东西没用,但是课该上还得上,这种现象倒也

挺常见。

因为狂飙突进的时代总归会过去,而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旧的东西,就

特别容易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温情感,觉得新玩意儿浮夸,还是老东西亲

切、靠谱。尤其经历了秦始皇焚诗书,还把很多人的这种情绪给放大了。

所以到了汉朝,《诗》的地位又提升了。而汉代研究《诗经》的大师,

溯本追源,全部出自荀子门下,几大门派的祖师爷,都是荀子的学生的

学生。荀子如果地下有知,既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预判全错,又发现自己

的传人如此成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汉代《诗经》的用法

汉代,《诗经》经典的地位正式确立。因为相信周代有采诗的传统,汉

武帝设立了乐府,负责这项工作。周代采诗到底怎么回事,其实说不清,

但汉武帝相信它是这样的,对汉朝的影响就是实实在在的。

更重要的是,汉代的儒生给《诗经》开发了一个新功能,也不是全新,

应该说对一个旧功能进行了跨越式升级,就是用《诗经》给皇帝提意见,

所谓“以《诗三百》当谏书”。

因为大家都认可《诗经》是经典,所以同样的观点,你加一句《诗经》

作论据,就会增加说服力;或者有些本来不能说的话,因为有《诗经》

加持,就能说了。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削藩,打击诸侯王。

有一天,汉武帝和自己几个已经是诸侯王的兄弟一起喝酒,其中包括中

山靖王刘胜,就是刘备老声称是自己老祖宗的那个。大家一边喝酒一边

听音乐,刘胜突然哭起来了,《三国演义》给刘备加了会哭这个技能,

还真是让他特别像刘胜之后。

汉武帝问他为什么哭,刘胜就引用了一段《诗经·小雅·小弁》:“我心

忧伤,惄(nì)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疢(chèn)

如疾首。”这几句,大概就是我心里难过得不得了的意思,不过有个关

键点,《小弁》这首诗被认为是一个儿子在爸爸那里受了委屈又不敢说,

所以只好用诗来表达痛苦。刘胜虽然是汉武帝的哥哥,但他是诸侯王,

汉武帝是皇帝,按照君臣如父子的逻辑,他用这首诗就非常合适。

所以刘胜这首诗一念,汉武帝就立刻表态了,以后要厚待诸侯王,诸侯

被检举有什么不法行为,要宽大处理。当然汉武帝还是厉害,以后不用

挑毛病的方式来整那些诸侯,但是可以用形式上的优待的方式来整他

们,后来“推恩令”就出台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还有个更有名的例子:汉武帝死了,即位的是他的小儿子汉昭帝,昭帝

死的时候,没有儿子,于是他的侄子也是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被接

到长安,当了皇帝。据说,昌邑王胡作非为,表现很不好。就有人劝他

说:“您曾读了《诗》三百五篇,您是读过《诗经》的,应该是通晓做

人的道理的,可是试问您的所做作为,到底符合《诗》的哪一篇呢?”

后来昌邑王到底被废了,他身边的人,许多都被作为把他教坏的坏分子,

关进监狱,甚而处死。不过若给他写过谏书的,就可以从轻发落。有个

叫王式的,并没有谏书,但是他自辩说:“我不论早晚,都把《诗》教

给我们的王,《诗》里有古代的亡国之君,我讲到时没有不流泪的。我

已经把《诗》当作谏书了,所以没有再写谏书。”这番理由得到认可,

所以他也就免了死罪。这是多背《诗经》还可以保命的例子。

还有,到了汉宣帝的时候,当时

文档评论(0)

m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