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液化气站经营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2025年《液化气站经营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6页

液化气站经营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我公司在液化气储存、充装、经营等全流程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

第三条我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人员无证操作压力容器、充装设备或进行带燃气动火作业。

2.员工未佩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护装备进入爆炸危险区域(如储罐区、充装间)。

3.管理人员强令员工在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的环境下进行卸车或维修作业。

4.交接班未传递储罐压力异常、管道泄漏或安全阀起跳等关键安全信息。

5.充装工擅自混装不同介质气瓶(如氧气瓶与液化气瓶混存)或超量充装气瓶。

6.维修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拆卸液化气管道或设备。

7.新员工未经安全培训独立操作烃泵、压缩机或应急处置设备。

8.作业人员在禁火区(如储罐区)违规吸烟或携带非防爆电子设备。

9.未执行“双人监护”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如储罐内部、地下泵房)。

10.充装前未抽取气瓶残液,直接进行充装作业。

11.擅自拆除安全阀铅封或关闭储罐液位监测报警装置。

12.酒后驾驶槽车或操作特种设备。

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储罐未设置液位监测装置或超限报警功能失效。

2.安全阀未垂直安装、铅封损坏或超期1年未校验。

3.可燃气体探测器未覆盖爆炸危险区域(如卸车口、泵房),或探头安装高度>0.6米。

4.液化气管道法兰未跨接静电导线,接地电阻>10Ω。

5.充装台未安装拉断阀或万向充装管道系统。

6.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如普通摄像头、照明灯具)。

7.消防设施失效(灭火器压力不足、消防栓水带破损)或间距>15米。

8.储罐区防雷装置检测超期或接地电阻>10Ω。

9.槽车卸液区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或报警功能失灵。

10.压力表无缓冲管、无上限标识或检定标签过期。

11.烃泵传动皮带无防护罩,压缩机排污阀漏油未设回收装置。

12.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失效,电缆穿管未密封或私拉乱接。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储罐与相邻建筑防火间距不足。

2.生产区未设不低于2米的不燃实体围墙或围墙破损。

3.安全通道宽度不足或被货物堵塞,消防车道未形成环形。

4.生产区存在地下或半地下空间(如半地下消防泵房)。

5.储罐区排水未设水封设施,生产区排水出站前未隔油。

6.未在卸车区、储罐区设置“严禁烟火”“当心爆炸”警示标识。

7.生产区种植油性植物或堆放竹扫把、纸箱等易燃杂物。

8.钢瓶暴晒存放(如露天堆放待检瓶、报废瓶)。

9.有限空间(储罐、地坑)作业未检测氧浓度或强制通风。

10.槽车停放未设防撞柱,停车位标线模糊或无防滑措施。

11.通风系统故障导致可燃气体积聚。

12.夜间作业应急照明覆盖不足。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1.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职责未上墙公示。

2.安全操作规程未覆盖带压堵漏、有限空间救援等高危作业。

3.年度培训未包含可燃气体探测器校准、防爆设备操作等实操内容。

4.未制定储罐泄漏、火灾爆炸专项预案或未每半年演练。

5.特种作业人员(压力容器操作、电焊工)无证上岗或证书超期。

6.隐患排查未覆盖节假日值班时段,整改记录造假未闭环。

7.安全生产费用未足额提取,未更新防爆设备。

8.未建立重大隐患清单(如安全阀失效),超30日未整改也未报备。

9.员工提出的防雷系统改造建议未被采纳,未设匿名举报渠道。

10.未在卸车区设置职业危害告知卡,未配备应急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11.未建立气瓶追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充装记录和钢瓶状态。

12.事故调查未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同类泄漏事故重复发生。

13.未组织接触苯系物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未建立监护档案。

14.外包施工(如管道安装)未签订安全协议,未审查承包商资质。

15.反恐防暴物资缺失(如未配置防冲撞设施、阻车障)。

第三章报告途径

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我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

1.线下报告:员工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S安全教育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本人从事安全工作多年,已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有着丰富的化工及工贸安全管理经验,能提供指导或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检维修等资料,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0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