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三课《江山多娇》教案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第一单元第三课《江山多娇》教案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江山多娇》

年级:七年级单元:第二单元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世界美术多样性与差异性展开,《江山多娇》作为最后一

课,从山水画角度深入探究艺术家对时代理解的融入。教材选取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及李可染等作品,展示不同创作手法与风格,体现时代对山水

画的影响。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评述方法,理解画家如何借山水表达

情感与时代精神,提升审美。强调艺术与生活联系,鼓励学生关注当代山水创作,

激发对祖国河山热爱,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一定兴趣,但在山水画欣赏方面,可能仅停留于

表面视觉感受,缺乏深入分析能力。他们已具备初步观察与表达能力,但对于艺

术作品中复杂的构图、技法及文化内涵理解尚浅,需引导启发。学生处于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在理解山水画的象征意义与时代关联时可能存在困难,

需结合实例讲解。受现代多元文化影响,学生对传统山水画接触有限,需通过多

样化教学活动增强其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喜爱。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如《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等经典山水画,引导学

生敏锐感知画面的磅礴气势、深邃意境及构图、色彩、墨法等元素营造的形式美,

提升对绘画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使学生熟悉当代山水画家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技法,像李可染的逆

光运用与积墨积色等,并熟练掌握从多方面欣赏评述绘画作品的方法,增强艺术

表现力分析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借鉴画家创作思路与手法进行绘画或视觉笔记创作,在小

组合作探究中积极创新,提升团队协作与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

4.文化理解:助力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山水画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紧密关

联,以及中西文化融合对其发展的影响,增强文化传承与包容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理解画家如何将时代精神与情

感融入作品,体会不同画家的创新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国山水画中传统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元素融合的内

在逻辑,以及如何在自主创作或评述中准确表达对作品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

解。

教具准备:教学PPT,

学具准备:笔记本,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讲解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p1)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徜徉山水间》。

同学们看,这首毛主席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会不会背诵?嗯,大部分都

会,很好,谁来富有感情的,朗诵一下,要富有感情的诵读!帮我们带入诗词的

意境。

好,这位同学。

学生诵读。

师:诵读的很好有情感,同学们是不是仿佛祖国大好河山就在眼前。

(p2)师:在中国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传承、创新中国传

统绘画做出了不懈努力,他们“上下求索”“东寻西觅”,让中国绘画形成“百

花齐放”的面貌。祖国的大好河山激荡着当代山水画家的情感,为山水画表现注

入了时代新风。

我们走进今天的《江山多娇》,让我们一起探讨“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对时

代的理解”。

揭示课题

板书:江山多娇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索新知

(p3)师:我们来看,这幅作品,就叫《江山如此多娇》,名字熟悉吗?是的,

毛主席诗词中,字体,左上角题词的字体,熟悉吗?是的,这就是毛主席当年亲

手在画上的提名。这幅作品在人民大会堂。

细心的同学也能发现,这幅作品是两位作者。傅抱石和关山月。

板书:《江山如此多娇》

(p4)师:这段视频是当年留下的宝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了两位艺术家的合作。

我们通过视频也能感受到画作尺幅的巨大。

(p5)师:作品在一幅画面上同时表现了祖国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东西南北不同域

的不同景观。画面右上方是一轮从东海之上冉冉升起的红日,金光灿烂;近景山

苍松与长城、黄河;远景是西北高原蜿蜒的雪山与茫花云海。画面气势磅碉,意

境深邃。

(p6)师:那么从构图上,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是云海、雪山,是远景。

松柏,山石,这里是近景。

(p7)师:我们再回想《沁园春■雪》,对照着这幅作品,画面描绘了什么?

生1:作品表现了红日初升时,祖国壮丽山河的场景。画面近景是高山苍松,远

处则雪山蜿蜒,长江和黄河贯穿整个画面。

生2:右上角的太阳,光芒万丈预示着新中国冲破了灰暗的天空,迎来了光明,

有“东方红、太阳升”之意,体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师:这幅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抒发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