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穿越“叛逆”迷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穿越“叛逆”迷雾

关键词:叛逆;自我需要;亲子沟通;自我管理

【活动理念】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符合外界预期的种种表现常常被冠以“叛逆”的标签,这一标签阻碍了他们对自我发展的正确理解、适度接纳和有效应对[1-2]。根据萨提亚冰山理论,外界所见的行为只是自我的冰山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水面之下是长期压抑的感受、期待和渴望等,揭开冰山下的部分,人们才能看到真正的自我[3]。学生们需要学会看清自身行为之下更大的部分,深入了解自我。

本课以觉察自我发展的需求为基础,结合情绪调适、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主题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和挖掘自身资源,促进其有意识地将向外的叛逆行为转为向内的需求觉察与自我成长。

【学情分析】

一方面,初二年级学生对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等需求的渴望更加强烈,但对这些发展性需求的觉察还有不足,难以在需求满足受挫时清晰理解和表达自身感受,有必要引导他们体悟内心感受与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家庭互动方式逐渐固化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学生在向家长表达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常体验到无力感,因此在教授沟通技巧以解决具体沟通障碍的同时,也应注重激发其主动成长、自我关爱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叛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体验,觉察自身成长背后的心理需要。

2.从需要满足的角度对叛逆进行积极赋义,树立自主自助的成长意识。

3.理解叛逆背后需要未被满足的原因,学会使用合理方式,探索不同途径来调整和满足自己的成长需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从自我发展需要的角度理解叛逆,对其重新积极赋义。

难点:形成自主自助满足成长需要的意识,找到将叛逆转化为自我成长力量的适宜方法。

【活动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活动单等。

【活动准备】

PPT课件、心形便利贴、成长指南针小组活动单、叛逆迷雾穿越指南个人活动单、彩笔。

【活动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1课时(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这节心理课上,我们要一起穿越迷雾。要穿越什么样的迷雾呢?让我们通过热身活动揭示主题。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给下列句子填空。

PPT依次显示父母教育孩子时常用的口头语,如“我说这些都是(为你好)!”

师:面对父母的这些话,你通常有什么反应?请在座位上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并定格动作。

学生做出生气、烦躁、抗拒等表情,以及捂耳朵、翻白眼、背过身等动作。

师总结:在青少年阶段,这些反应常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今天的课程主题就是“穿越叛逆迷雾”,探究叛逆是像标签一样,哪里做得不好贴哪里,还是像迷雾一样,穿过它便能看到成长风景。

设计意图:集体回答与动作定格结合以导入主题,快速激发团体动力,引发学生共性体验,降低对课程主题的心理防御。

二、展开阶段——“识踪叛逆雾”

师:想成功穿越“叛逆迷雾”,首先要能认出它。在热身活动中,叛逆已经显露了踪迹。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定格动作和日常的生活体验找一找,当“叛逆”悄悄出现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外在行为表现?

生1:不喜欢父母唠叨,被唠叨时会和他们顶嘴。

生2:不想被父母管太多,所以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

生3:不愿意听他们的建议,经常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吵架。

生4: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师追问:在表现出这些行为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生5:我认为父母管太多,会感到烦躁,想要逃避他们的管教。

生6:我觉得父母不理解我,很伤心,很委屈。

生7:有时感觉和父母的矛盾没有办法解决,很无助,慢慢地就麻木了。

生8:我想的是,说了也没用,等长大了说不定就会好,不如我再忍忍。

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慧眼“识踪”,我们找到了叛逆悄悄到来时的线索。它是外在要求与我们的内心期待和需要不一致时产生的对抗性的想法、感受和言行,例如不满、厌烦等情绪体验,反驳、抱怨等口头表达,对立、回避等行为动作。

设计意图:在同伴分享中认识叛逆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淡化“叛逆”伴随的负面评价性感受,为通过觉察背后的心理需要而对叛逆积极赋义作铺垫。

三、深入阶段——“初露成长景”

(一)看见叛逆下面的期待

师过渡:这些想法和行动,真的像“叛逆”这个名称一样,只是为了和父母对着干吗?(生:不是。)那通过叛逆的形式,你向父母表达着什么样的期待呢?

生1:我希望父母理解我。

师追问:他们怎么做会让你感到被理解呢?

生1:比如我成绩有波动,可以给我安慰,并给我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我没努力。

生2:我希望他们能认真听我说话,不要总是打断我,只顾讲道理。

生3:我期待他们能用比较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不要不经我同意就进我的房间,或者随便翻动我的东西。

生4:我希望父母也支持我的兴趣爱好,允许我选择自己想做的活动。

(二)觉察期待下面的需要

师:这些对父母的期待其实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进入自我意识快速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