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父母低头行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当前,父母因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而产生的低头行为已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易导致如问题行为增多、社交能力发展受阻、网络成瘾风险增加等问题。以社会学习理论、依恋理论及期望违背理论作为基石,剖析父母低头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内在机制,并从家长自身、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父母低头行为;心理健康;家校协同;中小学生
一、引言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设备呈爆炸式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电子产品,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可或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然而,电子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低头行为”的普遍化。“低头行为”(Phubbing)一词由“手机”(phone)和“冷落”(subbing)合成,用以描述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社会关系中断现象,具体指在社交场合中因查看手机而产生的社会排斥和人际忽视行为[2]。
在亲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因过分沉浸于手机使用,导致对孩子的必要关注与互动有所缺失的行为称为“父母低头现象”,该现象在中小学生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小学时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氛围及父母的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注。然而,父母的低头行为导致孩子的这些需求被忽视,容易造成孩子在情感上产生被忽视和被拒绝的感觉,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总之,父母的低头行为不仅减少了亲子互动的时间,降低了亲子互动的质量,还破坏了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上,还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社交技能、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
二、父母低头行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问题行为增多
首先,父母低头行为会导致孩子内化问题增多。内化问题主要指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遭受的困扰,这些困扰通常不会直接表现为外在的攻击性或违纪行为,而是隐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一方面,父母的低头行为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会使孩子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孩子长期处于被父母忽视的状态,内心安全感缺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会陷入对自身处境的过度担忧之中。他们可能会反复思考自己是不是不被爱了,为什么父母总是不理会自己,进而引发焦虑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抑郁情绪,不仅影响其学业和社交表现,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杀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及时肯定与关注,孩子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没有闪光点,不值得被爱,从而形成低自尊的心理状态。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变得畏缩不前,害怕犯错被他人嘲笑,进而主动减少与同伴的交流互动,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导致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其次,父母低头行为导致孩子外化问题增多。第一,父母长时间的低头行为会引发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可能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发泄,如言语上的侮辱、嘲笑或威胁,以及身体上的推搡、打斗等。这种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其社交关系,还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等严重问题。第二,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低头沉浸于电子设备,忽视身边人,在自身人际交往中也容易效仿这种冷漠沟通模式。当与同伴意见相左或发生小摩擦时,他们缺乏耐心倾听与平和沟通的技巧,往往选择用尖刻、攻击性的言语回应,例如嘲讽对方的兴趣爱好、外貌特征等,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维护自己的自尊,结果引发更多矛盾冲突。第三,父母的低头行为可能让孩子感到无聊和烦躁,他们可能会通过破坏物品来寻求刺激和满足感。这种破坏性行为可能表现为损坏玩具、书籍、家具等个人或公共财物,以及故意制造噪声、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对他人的财产造成损失,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关系和学习环境。
(二)社交能力发展受阻
一方面,父母低头行为会导致孩子社交意识与技巧培养的缺失。孩子成长在父母频繁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的环境中,日常亲子互动被严重压缩,他们很少有机会观察到父母自然、热情地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在面对陌生人和新环境时,他们就难以产生主动社交的冲动,导致在社交场合显得笨拙,难以融入集体。同时,社交技能,如倾听、表达、分享、合作等,都需要在真实的社交互动中逐步培养。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若常常低头分心,回应简短、敷衍,孩子便难以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当与同伴交流时,他们可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阶梯式发展”是中小学心理辅导课主题设计的灵魂.docx
- “一核四驱“中职学生生涯一心理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究.docx
- “专特合”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的全生态教育模式.docx
- 21世纪中国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
- 班主任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探究.docx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docx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docx
- 从《哪吒》系列电影看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docx
- 父母焦虑情绪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机制: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docx
-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docx
- 高中生校园欺凌导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认知加工疗法案例辅导.docx
- 高中生综合幸福感发展现状调查.docx
- 积极教育视域下的儿童内省智能培育策略.docx
-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心晴”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成效评估.docx
- 基于SEL框架的青春期情感教育课设计:先完整自我,后经营关系.docx
- 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高中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ocx
- 加强情感互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docx
- 家校社协同预防中学生自杀的策略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