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授课教材
《拓展模块·下册》
授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题
《四时用药例》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作者观察、研究、介绍事物的角度与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内容的实用性,并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李时珍亲历实践,广收博采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明确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推物及人”所表现的对物理人事的透彻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石矶娘娘与魔镜问答片段导入,引导到镜子的话题上来。
【课中讲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从小就喜爱医药,立志悬壶济世。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在三十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名医。后楚王聘李时珍到王府掌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推荐其上京任太医院判后,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一年后辞职回家,在此期间,李时珍阅读王府和太医院中大量的医书,医学水平大增。
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1593年,李时珍逝世。
2·写作背景
明朝时期,我国医药学发展迅速,药物学知识不断丰富。然而,当时的药物学著作大多零散,缺乏系统性,且错误较多。李时珍深感这一缺陷,决心撰写一部集大成之作,以造福后世。他历时数十年,跋山涉水,遍访名医,收集草药,用近30年修著了190万字,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巨著《本草纲目》。但因刊刻工程浩大,李时珍去世3年后,这部巨著才得以出版面世。
3·作品简介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共收药物1892种,是明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在药物分类、鉴定、采集、炮制、保藏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对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自17世纪起,先后传到亚洲及欧洲不少国家,受到有关医生和科学家的重视,评价很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
2·文意梳理
3·划分层次
文本探究
1·李时珍引用《黄帝内经》有什么作用?
强调了顺应时令的重要性:“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又以《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的原理,说明“顺”“逆”的治疗原则。
2·作者第二层介绍四个季节的用药时有什么特点?
具体到每个季节,先说每个季节的药性选择,再列举具体药物的名称,然后说明这样用药的原因,如春季应该用“辛温之药”,具体药物是“薄荷、荆芥之类”原因在于要顺“春升之气”,与“必先岁气”的药理相吻合,语言整饬,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第三层引用《黄帝内经》旨在说明什么?
这一层次,李时珍引用《黄帝内经》的话,说明春夏、长夏、秋、冬不同时节应适时辩证增减酸甘、苦、辛、咸,以养脾、肺、肾、肝、心五脏之气,更进一步阐明“毋伐天和”的原则。
4·第四层点说明有什么特点?
列举“昧者”即愚昧之人的做法。李时珍说“昧者”是“舍本从标”,违背了“逆顺之理”,从反面说明“必先岁气”的正确性,也是对日常一些错误做法的提醒、矫正。
5·第五层作者是如何强调四时用药的灵活性?
首先说明虽然用药顺应时节是基本原则,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应该明察秋毫,见机行事,灵活变通。接着引用王好古的话,强调了“少阳”的中枢作用就说明要用药物调生发之气,把少阳这股生机发出来。
归纳总结
1·首先是广征博引,极具文化内涵。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中说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时,“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课文虽然不到500字,却有五处引用,其中四处为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话,一处为金、元时代著名医家王好古的话。这一方面体现了李时珍亲历实践广收博采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用药之法提供了经典的依据,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如在说明四季“宜加之药”之前首先引用《黄帝内经》中的话作为依据,说明此用药之法并非凭空臆想;“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其次是文笔流畅,极具诗性之美。
李时珍运用变化多端的文笔、丰富的想象,开创了科技著作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之先河,充分彰显了《本草纲目》的文辞之美。本文虽然是一篇谈四时如何合理用药的文章,但语句整齐,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如谈四时用药,每个季节采用相同的句式,“春月”“夏月”“长夏”“秋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