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关雎》说课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

第12课《关雎》说课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雎》教材地位《诗经》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要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诗经》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关雎》作为首篇,是有代表性的名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恋歌,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学习这篇课文,要将学习重点定位在“思想情趣”上,重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趣,接受美的熏陶。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关雎》,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声韵之美。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手法。读思结合,通过人物形象的解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内在情韵和美好境界。1.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声韵之美从语言文字入手,诵读感受诗歌声韵之美。将诵读与问题融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把握四言诗的节奏、读好韵字、体会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教学设想2.了解赋比兴,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并通过诵读和品析,体会其效果,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设想3.整体感知,细品慢读,感悟“君子”“淑女”的形象深入内容的探究。《关雎》讲述了一个酸涩而又甜蜜、曲折而又圆满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谨慎克制、恪守礼节、温文尔雅的“君子”,以及美丽娴静、勤劳贤惠的“淑女”。篇幅短小,语约义丰,需要调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词句深意,深入文本,探索人物形象之美,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设想4.体悟诗歌的情感之美《关雎》作为《诗经》第一篇,具有丰厚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重要教学目标。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感情率真质朴健康,诗一篇优秀的民歌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常识导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有许多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书法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教学过程二、诵读反复诵读这首诗歌,概括语言形式的特点。1.自由朗读,明确字音2.齐声诵读,读出节奏3.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设计意图:将诵读与问题融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三、赏析手法教学过程理解《关雎》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设计意图: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1.比:比喻,这里以关关和鸣的雎鸠比喻和谐恩爱的男女。兴: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以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

四、体悟情感教学过程揣摩析男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概括“君子”形象情感变化:爱慕:真诚思念求而不得:焦急苦闷幻想得之:愉悦欢欣君子形象:有修养、品德高尚,坦率、热情,痴情、对爱情执着,有礼有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