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原创命题探索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主线清晰,内容丰富,文本形式多样,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命题的富饶宝库。依托统编教材,命制原创试题,以命题评价反拨课堂教学,有利于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地。
一、引用教材观点,凝练主题统摄命题
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关键课程。考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价值引领居于首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要求,其中“一核”包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中,“立德树人”居于主导地位,“服务选材和引导教学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个基本手段”。[]“无价值不命题”,即是对这一要求的通俗解释。
从命题技术看,价值引领的主要路径是主题式命题。“所谓历史主题,是指该题就是有明确价值导向的专题。换言之,在专题的基础上,增添明确的价值引领目标,就形成了主题。”[2]凝练命题主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标准,因此需要命题者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导向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其中,把握价值判断标准的检验尺度之一就是教材。“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国家事权,是国家规定的由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的教材。”[3]深入研读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在吃透教材观点、准确把握教材对历史事件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准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凝练主题,统摄命题,既是原创命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反拨教学的支点。
教材观点体现在教材的方方面面,如单元的划分、课题的提炼、史事的评价等。其中,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标题,用词凝练,语义鲜明,是教材编写专家在基于对课程标准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高度凝练地表达,不仅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命题价值。围绕课文标题,通过追问性思考和链读的方式,可以将教材宏大的叙述转化为具体的、有明确价值导向的主题,用以统摄命题。下面以课题在命题中的应用为例,予以说明。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标题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标题是对晚清时期历史特征的高度概括,指明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是“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亮明了教材观点。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三课阐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其中第16课的课题为《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就单元和课时课题展开研读可知:近代中国人在探索国家出路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列强的侵略,而其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同时,针对19世纪后半期的历史,教材主要叙述了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重大史事。如何检测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效果,测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在原创命题时,可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围绕课题进行追问性思考:近代列强对华侵略采取了哪些方式?这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面对这一困境,近代中国人是如何探索国家出路的?在理清教材逻辑的基础上,转换历史认识视角,是原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基于教材主要叙述了列强通过政治手段加紧侵华的史事,命题者可以转换角度,选择列强经济侵华、文化侵华、列强之间的矛盾与勾结等新角度,精选材料,创设情境,原创命题。选择与教材视角不同的角度命题,有利于拓宽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效能。基于此,笔者凝练了主题“从列强经济侵华的加剧看晚清国家出路探索的困境”,以此统摄命题,精选材料,原创试题。
例1:1894年,美孚火油公司在上海设立,隶属设在纽约的美孚火油总行,其在长江、珠江等口岸设有分公司或经销点,经营煤油运销业务,其触角一直伸到这两大水域的穷乡僻壤。“上至搢绅之家,下至蓬户翁牖,莫不采用洋灯,而旧式之油盏灯淘汰尽矣”。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B.列强掀起对华资本输出浪潮C.帝国主义借助航运业对华倾销D.美国在华能源市场占据主导
试题选用19世纪末美国利用航运业对华进行煤油倾销的史实梗概,这是当时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缩影。将这样的史实放在试题情境中,就使它在近代中国历史中有了普遍性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可知西方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将命题视点放在历史的长时段中审视,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就将历史教育有效延伸到了纸笔测试环节。
二、巧用教材辅栏,创设情境活化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4]“无情境不命题”,即是对这一要求的通俗解释。
统编教材除正文内容外,还配有大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