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丝柳,一寸柔情
——唐宋诗词中柳意象一瞥
摘 要:柳树在我国是寻常不过的树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柳”成了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它往往点缀着美妙的春天,牵扯着离别的忧愁,摇曳着故乡的思绪,象征着韶华易逝,有人还把它看成美女、或者小人。
关键词:唐宋诗词 柳意象
引 言:柳意象所载荷的涵义比较丰富,本文对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柳”意象进行简要勾勒,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一重要意象内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意象。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其诗论专著《诗薮》中曾这样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的创造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绝妙所在。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成为我国古典诗词的鲜明特征。在繁多的意象中,柳出现的时间很早,频率极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小雅·采薇》篇的诗句,也是目前已知柳意象的最早源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众多的作品中不断沿用并丰富着柳树的意象,使柳成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从古至今,柳意象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古典诗词的创作。就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当代汉学家松浦友久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说:“这样做的结果,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雨净是‘霏霏’地下,‘杨柳’一概‘依依’地垂。”①杨柳的意象一直沿用,几乎固定了下来,积淀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在众多唐宋诗词作品中,杨柳的意象虽然大量出现,但是由于柳出现的意境不同,
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变化不一,因此,柳意象内涵不尽相同,甚至是丰富而深刻。
1
一、“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唐代诗人岑参《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柳树喜水,多生长在沟塘河湖边。而古人远行,多以船为交通工具。于是,在别离
的场所,柳树几乎成了最常见的植物物象。由于“柳”与“留”读音相近,于是古人就用柳枝赠送离别之人,表达不舍之情;或者折一段柳条寄给远方的亲朋,寄托思念之意。于是,柳树代表了离愁别恨的情感。在唐宋时期,折柳赠别的风俗十分盛行。这一时期,与别离有关的诗词作品中,就大量出现了柳的意象,而且往往蕴含着深厚的离别愁思。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寄郎船”,这是唐代诗人雍裕之《江边柳》中的诗句。河堤两边,青柳如烟,自己的心上人即将乘船离开。女主人公依依不舍,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她想用河边绵绵不断的柳丝,系住心上人的船,让郎君永远留在身边。李白诗作也离不开柳:“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该诗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情愁,就连春风也懂得离别的痛苦,所以不催这柳条发青。送别之地的柳条饱受攀折之苦,或许就是人间的离别太多。“迟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送别》)唐代诗人王之涣所说,难道不是李白的感受吗?刘禹锡《杨柳枝九首》一句“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直接点明了柳树的意象含义。诗人郑谷在七绝《淮上与友人别》中有“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一句,江边杨柳新叶萌发新叶,但友人别去,心中怅惘,漫天飞舞的柳絮就是诗人满怀的愁绪,其中“愁杀”二字夸张地突出了杨柳带给离别之人的伤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诗句,诗中虽然没有说折柳,但依依杨柳就可以营造出别离的氛围。向来刻意追求诗美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有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此诗曾被明代学者胡应麟誉为“神品”。含烟惹雾的柳枝,如此多情,它依依送别,亦依依盼归,既然如此,那就一定不能把它一下子折尽,折下一半送人离去,还要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呢,这样柳树都可以用上。
柳还广泛地摇曳在宋代的别离诗词作品中。释斯植《门柳》“看尽门前柳,愁多白发新。灞桥风雨夜,离别是何人”,看见柳树,想到别离之人,诗人忧愁得白发满头。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雨中送客,杨柳依旧是不变的背景。诗人柴援《寄远》中“别时指我堂前柳,柳色青时望子归。今日柳绵吹欲尽,尚凭书去说相思”。堂前的柳树,见证了别离,如今成了相思树。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兰
2
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这是一首别离时的伤感之作,长亭本是离别之地,而长亭路边的柳条,因为人们频繁的离别,一年过去,那被折断相赠的柳枝如若加起来,应该也有千尺以上了吧!
柳树与别离摇曳、缠绕在一起,于是杨柳有了离愁别恨的情感,柳成为离别诗词作品中的典型意象。
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众多植物中,柳树抽芽或许是最早的,所以柳树成了春天
的信使。唐代诗人韩愈在《早春》一诗中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认为如烟的柳树是皇都的最美的风景,柳树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ppt VIP
- N2010色谱工作站说明书.doc VIP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ppt VIP
- 涂塑钢管焊接施组方案.pptx VIP
- TCECS1179-2022 预铺防水卷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与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 解析几何 备考策略课件.pptx
- 仪表实操题集.doc VIP
- 2023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库.pdf VIP
- 【总结】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