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4愚公移山/《列子》
课程:初中语文
教材: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章节:24愚公移山/《列子》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出自《列子》。它讲述了北山愚公不畏艰难,决心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感动天帝而成功的故事。本单元探讨人应有的品格与志趣,借助这篇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古人坚韧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通过学习,学生可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体会古人智慧,培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文言文基础,能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学习《愚公移山》时,其坚持不懈的精神易引发学生敬佩之感,也能促使学生思考面对困难的态度。课文篇幅不长、故事性强,较易理解,且部分语句朗朗上口。核心要点在于理解愚公精神及文言字词,如“且”“焉”等。难点在于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寓意及蕴含的哲理,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其超越时代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句式,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与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愚公与智叟的不同观点及论证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愚公移山这一故事所展现的坚毅、执着等精神品质之美,体会其蕴含的朴素而伟大的力量。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神话传说这一文化形式,传承文中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含义与用法。
学习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愚公与智叟两人观点及形象对比所传达的深刻寓意。
感悟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决心这一情感内涵。
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一:资料搜集与整理
任务内容: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之前,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列子》这本书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风格、书中其他经典故事等内容。同时,查找一下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哪些故事是体现了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精神的。
任务要求:
将搜集到的关于《列子》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记录下关键信息,比如作者生活的朝代、《列子》大致的创作年代、作品主要的思想特点等,字数在100-200字左右即可。
对于体现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精神的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至少搜集两个,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每个故事概括内容在50-100字左右。
课前任务二:圈画批注初读感受
任务内容:认真阅读课文《愚公移山》,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你认为文中能够体现愚公移山决心的语句,以及智叟嘲笑、反对愚公移山的语句。同时,在阅读完课文后,在文章旁边简单写下你初读这篇课文的感受,比如对愚公做法的初步看法、对智叟态度的印象等。
任务要求:
圈画语句要准确,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比如用红色笔圈画出体现愚公决心的语句,用蓝色笔圈画出智叟相关语句。
初读感受要真实、简洁,字数在50-100字左右。
课堂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行极为不便,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的《愚公移山》,讲的就是北山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解决办法。他不顾年迈,带领家人决心移山,这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有趣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愚公能否成功移山。
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其代表作《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写作背景】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纷争不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改变现状。作者通过讲述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传达出一种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励着当时的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保持坚定信念。
文学文化常识:
太行、王屋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市,因山有三重,状若王屋而得名。二者在古代传说中常被提及,常作为高大险峻、难以逾越的象征。
【文体知识】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通常是通过简短的故事来寄托深刻的道理,往往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一般会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本文中愚公的坚持不懈和智叟的目光短浅形成鲜明对比,故事结局常以传达出某种哲理而告终,让读者从中获得启示。
【文题解读】
“愚公移山”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即愚公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愚公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的行为看似愚笨,实则蕴含着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愚公移山的过程以及与智叟的争辩等情节,展现了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从而传达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