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科书
书名:历史(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存,学会从考古发现中获取信息,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理解农业起源和定居生活的重要历史意义。
2.知道我国南北方经济形态的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我国具有一万年的文化史。
3.知道我国新石器时代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发明创造,认同我国先民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智慧与取得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
2.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教材插图(碳化稻粒和碳化粟粒、黍粒图片)。配合教师讲解:我国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图片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谷粒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它们为中华文明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小小谷粒是如何撬动人类社会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吧!
板块一:人“定”胜天的法宝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远古时期的人类主要靠什么方式获得食物?
2.教师讲述我国先民大约在1万年前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作的原因: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在1万年前,地球气候剧烈变化,导致许多动物灭绝,许多果树消失,人类的食物来源受到了冲击,在危机中,人类开始自己种
植农作物。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人类的生活会因农作物的种植而出现哪些新变化呢?守护农作物推动了定居生活;耕作农作物的需求推动磨制石器的制作,新石器时代因此得名;烹煮农作物和定居推动陶器的制作与运用;剩余农作物和定居促使家畜饲养成为可能。
4.教师总结提升:种植农作物使人类的生活开始有了大变化,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共同推动和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小小谷粒可是人们更好的利用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哦!
5.指导学生识读地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并分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透过分布范围更广,大河流域相对集中的特征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的生存开发能力更强,但是适宜农作物生存的河流周围仍旧被更多的选择。
板块二:因地制宜的创造
1.教师介绍水稻、粟和黍对坏境的喜好,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先民们选择了一种特性的农作物,就要挑战一种地理气候环境。
2.请学生根据教材P11-12内容,完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表格内容。通过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遗址的学习,了解我国先民在不同环境下因地制宜的智慧。
3.请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找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发现他们的日常生产都离不开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在生活上,都是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装饰品、服饰,这些要素的出现说明他们有了比温饱更高级的追求,有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寻找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细节上有哪些差异。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通过分析得到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居住方式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适合水稻种植的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干栏式建筑用于防潮、防虫,适应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半坡人生活在粟、黍适合的北方干冷的环境中,冬季气温低,半地穴式房屋建造于直立性好的黄土之上,可用于保温、御寒,适应北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这正是先民们因地制宜智慧的体现。
5.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你还能举出先民们因地制宜,用智慧创造更好生活的例子吗?并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结构水井遗址、骨耜为例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板块三:殊途同归的守望
1.教师展示教材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并简要解读,在文化流行艺术表达方式上,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像这件象牙雕刻器,它是一件装饰品,有人认为它是在进行宗教活动时用到的,这种鸟纹在河姆渡的许多器物上出现。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则是半坡儿童的墓葬用品,上面绘制的是半坡十分流行的图案。教师进一步追问:在新石器时代这些不同文化呈现出的多样表达背后,是否也隐含着某些关联,表达着殊途同归的守望呢?
2.教师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半坡彩陶中流行的“人面鱼纹”,水和鱼均为冥界的象征,人面鱼纹可能有冥界重生的内涵。后期的鱼鸟组合图像,鸟或在鱼之头、腹内,或飞出鱼口,表现同为卵生的鱼鸟之间的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作业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方案设计中应用与优化分析.pdf
- GB 2992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旧标准对比.docx
- 《PDH装置催化剂再生系统离心通风机》编制说明.docx
- GB 2992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旧标准对比.pdf
- 农产品碳足迹核算规范水蜜桃编制说明.pdf
- 2025年及未来5年杂物盒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及未来5年大包回转台托臂液压缸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及未来5年单面六层书架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及未来5年闪亮擦铜水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及未来5年雷贝拉唑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