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技术操作规范.docxVIP

中医养生技术操作规范.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技术操作规范

一、艾灸养生技术操作规范

1.材料准备

-艾绒:选用陈艾制成的艾绒,陈艾火力温和、渗透力强。一般以三年到五年的陈艾为佳。艾绒质地柔软、色泽金黄,无杂质和异味。

-艾灸器具:根据艾灸方式选择合适的器具,如艾灸盒、艾灸柱、艾灸条等。艾灸盒有单孔、多孔之分,可根据艾灸部位和需求选择;艾灸柱直径一般有1.8cm、2.0cm、2.5cm等规格;艾灸条通常直径为1.8cm或2.0cm,长度为20cm。

-辅助用品:准备打火机用于点燃艾绒,防火垫避免艾灸过程中火星掉落引发火灾,隔热布可防止烫伤皮肤,还需准备纸巾用于擦拭艾灸部位的汗液。

2.操作前评估

-体质评估: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顾客的体质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不同体质艾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差异,例如阳虚质可多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以温阳散寒;阴虚质则要谨慎使用艾灸,避免伤阴。

-健康状况评估:询问顾客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皮肤病等疾病,是否处于孕期、经期等特殊时期。患有严重心脏病、高热、皮肤过敏等疾病的人群不宜艾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经期女性若月经量较大也不宜艾灸。

-艾灸部位评估:检查艾灸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溃疡、瘢痕等。若皮肤有损伤,应避开该部位进行艾灸。

3.操作过程

-选穴:根据顾客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遵循中医理论选穴。例如,调理脾胃可选择中脘、足三里;增强免疫力可艾灸大椎、关元、气海等穴位。选穴要准确,可通过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等定位穴位。

-点燃艾绒:将艾灸柱或艾灸条一端点燃,使其充分燃烧,待其有温热感和淡烟冒出后开始艾灸。

-温和灸:将点燃的艾灸一端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一般每穴艾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在艾灸过程中,要不断移动艾灸,使穴位均匀受热。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灸悬于穴位上方,围绕穴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旋转范围直径约为3cm左右,每穴艾灸10-15分钟。

-隔物灸:常用的隔物有姜片、蒜片、盐等。如隔姜灸,将鲜姜切成厚度约0.3cm的姜片,用针在姜片上扎几个小孔,放在穴位上,再将点燃的艾灸柱放在姜片上施灸。每穴艾灸3-5壮(一壮即艾灸燃烧一个周期)。

4.操作后注意事项

-保暖: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空调环境中,要及时添加衣物。

-饮用温水:艾灸后适量饮用温开水,补充津液,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饮用冷水或冷饮。

-皮肤护理:艾灸后皮肤可能会出现轻微红晕,这是正常现象。若出现水疱,小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具挑破,放出液体,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饮食禁忌:艾灸后4-6小时内不宜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避免饮酒。

二、推拿按摩养生技术操作规范

1.材料准备

-按摩介质:根据顾客的皮肤状况和按摩部位选择合适的介质,如按摩油、按摩膏、滑石粉等。按摩油具有滋润皮肤、减少摩擦的作用,适用于大多数部位;按摩膏质地较浓稠,有一定的粘性,适合在关节等部位使用;滑石粉能增加皮肤的光滑度,常用于小儿推拿。

-辅助用品:准备干净的毛巾,用于擦拭按摩介质和顾客身上的汗液;按摩床应平稳、舒适,高度适中,便于按摩师操作。

2.操作前评估

-体质评估:了解顾客的体质类型,对于体质虚弱者,按摩手法要轻柔;体质强壮者,手法可适当加重。

-健康状况评估:询问顾客是否有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皮肤病、传染病等疾病。若有骨折未愈合、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避免在相应部位进行按摩。

-按摩部位评估:检查按摩部位的肌肉、骨骼等情况,有无肿块、压痛等异常。对于有疼痛或不适的部位,要详细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时间等。

3.操作过程

-放松手法:先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手法在按摩部位及其周围进行放松。揉法是以手指或掌根在皮肤表面做轻柔的旋转揉动;滚法是用小鱼际侧部在皮肤上做连续滚动;按法是用手指或掌根按压穴位或肌肉。每个手法操作3-5分钟,使肌肉放松,血液循环加快。

-穴位按摩:根据顾客的健康状况和按摩目的,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如头痛可按摩太阳穴、风池穴;肩颈疼痛可按摩肩井穴、天柱穴等。按摩穴位时,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方向,一般采用点按、揉按等手法,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关节活动:对于关节部位,可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如肩关节可做外展、内收、前屈、后伸、旋转等活动;膝关节可做屈伸活动。活动关节时要注意力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