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周测小卷(第7-8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周测小卷(第7—8课)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学制改革》,新学制的宗旨为“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该学制()

A.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B.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建立

C.奠定了文官制度基础 D.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范畴

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但事实上,通过文官考试获得为官资格的人微乎其微,充斥于政府的仍是大量的旧式官吏,出现“都中各部犹存清代之风光”的局面。材料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

A.体现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 B.不利于保持政府行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C.推动了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D.在由封建向共和过渡的嬗变中艰难转型

3.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公布《文官官秩令》,将文官官秩分为九等,并一律冠以中国古代的卿、大夫、士之类的名称,分别为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袁世凯此举旨在()

A.加紧复辟帝制 B.规范文官行政 C.革除官制弊端 D.笼络新式人才

4.1934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监察使按照程序提请弹劾,采取书面形式,详叙事实、附举证据;监察使可接受民众举报书状,但不得批答;监察使应考察监察区内公务员的行为、人民疾苦等事项,按时报告监察院;监察使及所属人员不得接受地方馈赠等。这些要求()

A.保证了监察使的权力 B.防止了官僚腐败行为

C.确保了监察的独立性 D.规范了监察权的使用

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B.我国不断推进干部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职责 D.公务员录用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6.孔子说,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 B.以德治民 C.克己复礼 D.君轻民贵

7.下表中的文献记载关注的共同主题是

内容

出处

“君子进德修业”

《周易·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

“诊病不审,是谓失常”

《黄帝内经》

A.职业道德 B.文化教育 C.治国理念 D.军事策略

8.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1

处已(修身、励志)

5

37

2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14

3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24

4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26

5

从政

1

17

A.唐宋时期家训内容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衰落

C.宋朝家训增多是受到理学走向世俗化的影响

D.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大大促进印刷术的进步

9.司马光《记闻六则》记载:“曹彬……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人皆不晓其意。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此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曹彬的做法反映了

A.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C.审判结果公正得以确保 D.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10.清政府普遍推行乡约制度,各地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偏重教化和仪式,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反映出清代乡约

A.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B.使基层自治得到加强

C.开启了儒学世俗化进程 D.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颁发谕令,规定“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光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上《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后,科举制度被完全废止。

——摘编自钟伟春、李木洲《清末科举改制下的浙闱新变与现实省思》

材料二??1912年初,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令内务部与法制局编纂审定官职试验章程草案,先后颁布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等法律条文,规定高等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握高等文官之考试、任用等;文官考试分预试、正试两种,非预试合格者不得应正试;预试分两场,第一

文档评论(0)

m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