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创口护理查房.docxVIP

术后创口护理查房.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后创口护理查房

一、前言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术后创口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与生活质量。记得去年在外科病房轮值时,一位因阑尾炎术后创口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未及时发现渗液异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了近两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术后创口护理绝非“换换药、盖块纱布”这么简单,它需要护理人员通过系统的查房,动态评估创口状态,预判潜在风险,实施精准干预。

所谓“护理查房”,本质上是通过团队协作对患者护理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的过程。对于术后创口而言,查房不仅要关注创口本身的愈合情况,更要结合患者全身状态、心理需求及家庭支持系统,进行多维度分析。今天,我们以本科室一例典型的腹部术后患者为例,展开一场全流程的创口护理查房,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探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病例介绍

本次查房的对象是45岁的患者张某(化名),因“上腹部隐痛伴体重下降3月”入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窦部腺癌,于某周前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安返病房。

目前术后第5天,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8℃(腋温),心率78次/分,血压120/75mmHg,呼吸16次/分。患者主诉切口处“有紧绷感,活动时隐痛”,疼痛评分(NRS量表)2-3分(静息时0分,咳嗽时4分)。饮食已过渡至流质,每日进食量约600ml(米汤、藕粉为主),自述“胃口一般,吃多了腹胀”。睡眠尚可,夜间可连续睡眠5-6小时,需佩戴腹带固定切口。

重点观察的腹部切口为经腹直肌切口,长约15cm,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表面覆盖无菌敷料。晨间交班时责任护士记录:敷料干燥,无明显渗血渗液;但患者今早自行如厕时,家属发现切口下段“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已紧急更换敷料并通知医生。这一变化成为本次查房的重点关注内容。

三、护理评估

要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首先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我们从“局部-全身-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展开:

(一)创口局部评估

外观观察:揭开外层敷料可见,切口缝线走行整齐,无明显错位或分离;切口中段愈合良好,皮肤对合紧密,可见淡红色新生上皮;下段约3cm范围皮肤稍隆起,颜色较周围略红(皮温稍高),按压时患者诉“轻微疼痛”。

渗出液评估:内层敷料下段可见直径约2cm的淡黄色渗液渍,无血液混合,无明显异味;用无菌棉签轻触切口下段,可见少量澄清液体渗出(约0.5ml),非脓性。

周围皮肤状态:切口周围5cm范围内皮肤无明显水肿,未触及皮下硬结;但下段皮肤与敷料粘贴处有轻微压痕,患者自述“敷料贴久了有点痒”。

(二)全身状态评估

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体温正常范围(近3日波动于36.5-37.2℃),无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2×10?/L(正常范围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68%(正常50-70%);C反应蛋白8mg/L(正常<10mg/L),提示目前无明显全身感染迹象。

营养状况:患者术前体重60kg(身高165cm),近3月体重下降8kg(BMI从22.0降至19.1,属轻度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35g/L(正常35-55g/L),前白蛋白180mg/L(正常200-400mg/L),提示存在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影响创口愈合。

疼痛与活动能力:疼痛主要集中在切口下段,与活动(如翻身、咳嗽)相关,未使用镇痛泵(术后48小时已撤除),目前仅按需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5g,每日不超过2次)。患者可自行床上翻身,在他人搀扶下短距离行走,但因担心切口裂开,活动时身体前倾、动作僵硬。

(三)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经营小超市),术前因担心手术风险及术后无法工作,曾多次向护士询问“多久能恢复体力”;术后因切口渗液问题,今日晨间出现明显焦虑,反复询问“是不是感染了?会不会要重新开刀?”其妻子全程陪护,对护理操作配合度高,但缺乏基本的创口护理知识,曾试图用温水擦拭切口周围皮肤(被护士及时制止)。

四、护理诊断

基于上述评估结果,结合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我们梳理出以下主要护理诊断:

(一)有感染的危险与切口下段渗液、营养状况不佳、局部皮肤屏障受损有关

诊断依据:切口下段存在渗液(可能为组织液或脂肪液化),局部皮肤发红、皮温稍高;血清前白蛋白低于正常,提示蛋白质合成不足,影响白细胞吞噬功能及胶原纤维形成。

(二)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切口张力增加(活动时)有关

诊断依据:患者主诉活动时切口隐痛,NRS评分2-4分;疼痛与咳嗽、翻身等动作相关,影响日常活动意愿。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潜在)与敷料粘贴刺激、渗液浸渍有关

诊断依据:切口下段周围皮肤有压痕、瘙痒感;渗液持续存在可能导致表皮软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