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荣德基教学课件:赤壁赋
目录
苏轼与《赤壁赋》简介
赤壁之战历史背景
《赤壁赋》全文赏析
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
第一章
苏轼与《赤壁赋》
苏轼:宋代文学巨匠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为丰富,《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其代表作,影响深远,千古传诵。
多才多艺
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巅峰人物
豁达乐观
历经政治挫折,仍保持旷达胸怀,笑对人生
影响深远
《赤壁赋》创作背景
1
政治挫折
1079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
游览赤壁
1082年,苏轼与友人两次游览赤壁,触景生情,怀古伤今
3
创作名篇
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抒发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4
广泛流传
作品传播千年,成为中国古典散文的瑰宝
文坛巨匠,千古流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章
赤壁之战历史背景
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战争。
这场战役中,孙权、刘备联军以五万兵力大败曹操二十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火烧赤壁成为这场战役中最为人熟知的战术,也是中国古代火攻的经典案例。
赤壁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重要的是它彻底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奠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曹操南下
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意图一举平定江东,统一全国
孙刘联盟
刘备投奔江东,孙权听从周瑜、鲁肃建议,与刘备结盟抗曹
火烧连营
赤壁地理与战略意义
地理位置
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与嘉鱼县之间的长江江段,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水路关隘
战略价值
控制赤壁即可扼守长江水道,掌握南北交通要冲,对统一全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自然条件
赤壁山崖陡峭,江面开阔,有利于水军作战和实施火攻战术
战局分析
曹操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主要是北方陆军,不习水性,且刚征服荆州,根基不稳。
相比之下,孙权军队世代生活在江南水乡,水战经验丰富,熟悉地形,加上刘备军队的配合,形成了局部优势。
赤壁古战场示意图
火攻路线
周瑜派黄盖假意投降,率领火船直插曹军水寨核心区域,借东风助势,一举点燃曹营战船,火势迅速蔓延,曹军溃不成军。
第三章
《赤壁赋》全文赏析(上)
开篇意境描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时空设定
作者精心选择了一个月圆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江畔,构建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这种闲适的场景设置,正是宋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和谐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
这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历史和宇宙的深邃思考。
关键句赏析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声音描写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洞箫声音的特点,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情感渲染
箫声引发的情感变化从个人延伸至自然万物,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意象选择
潜蛟和嫠妇两个意象的选用,既丰富了文章的想象空间,又暗含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这段文字是《赤壁赋》中最为著名的段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散文中描写音乐的最高境界。苏轼通过对箫声的细腻描写,不仅再现了当时的情境,更将读者带入一个情感丰富、想象无限的艺术世界。
第四章
《赤壁赋》全文赏析(下)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蜉蝣和沧海一粟两个经典意象的运用,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赋体特点
《赤壁赋》兼具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特点,融合了诗、赋、散文的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结构严谨。
韵律美感
文中大量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和谐的韵律美,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空灵、和谐的艺术境界,实现了情与景的完美统一。
结尾哲理升华
适当其时,基当其位,虽速而急,不能为害。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怎样选购冰箱.doc VIP
- 202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查房.ppt VIP
- 魏晋玄学课件.ppt VIP
- 2020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教案(共4课)(2020新版).pdf
- 2024年包头市九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 2021年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二年级数学上册 作业本提优-第三单元提优测试卷 (含答案)(苏教版).docx VIP
- 工作票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上岗资格考试题B卷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