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鹦鹉洲》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李白《鹦鹉洲》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鹦鹉洲》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二、白话译文

逐句直译

鹦鹉曾经飞到吴江的水面,江中的小洲因此流传着鹦鹉的美名

如今鹦鹉已向西飞回陇山的故乡,洲上的香草绿树却依旧青翠欲滴

晨雾散去,兰草的清香随暖风飘散,两岸桃花盛开,倒映江中如锦绣波浪

被贬的旅人此刻徒然远望,长洲上空的孤月皎洁,究竟在为谁照亮前程

情境意译

江夏城外的长江上,鹦鹉洲静静浮在水面。传说曾有鹦鹉飞临这片水域,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美名。可如今鹦鹉早已飞回西北的陇山故乡,只有洲上的草木年复一年青翠如常。

春日的清晨,薄雾渐渐消散,兰草的芬芳在暖风中弥漫。两岸的桃花纵情绽放,花瓣飘落江面,随波起伏如锦绣般绚烂。站在江边的诗人,望着这明媚春光却满心怅然。作为被贬斥的旅人,他极目远眺,只见鹦鹉洲上空一轮孤月高悬,清冷的光辉洒在江面上,却不知这清辉究竟要照亮谁的前程。这月光如同诗人的才华与理想,明亮却无人赏识,只能在孤寂中映照世事。

三、重点字词注释

鹦鹉洲:武昌西南长江中的小洲,因东汉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明末逐渐沉没,今鹦鹉洲为清代新淤沙洲。

吴江水: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因三国时属吴国疆域,故称吴江。

陇山:又名陇坻,位于今陕西陇县西北,延伸于陕甘边境,相传为鹦鹉的原产地。李白在《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中也曾写道能言终见弃,还向陇山飞,与此处意象呼应。

芳洲:指长满香草的水中陆地,此处特指鹦鹉洲。

锦浪:形容桃花倒映江中,浪花如锦绣般绚丽多彩。

迁客:被贬谪流放的官员,这里是李白自称。西汉贾谊曾被贬长沙,李白用此典故暗指自身遭遇。

长洲:即鹦鹉洲。向谁明意为为谁照亮,暗含无人赏识的孤寂感。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擅长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入自然景物描写中。

创作《鹦鹉洲》时,李白已近花甲之年(约59岁),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757年,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获罪,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759年行至白帝城时遇赦获释。此后他辗转于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生活漂泊不定。这段经历让他对祢衡的遭遇产生强烈共鸣——祢衡因才华横溢却遭贬斥杀害,正如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的人生际遇。

在江夏期间,李白写下多篇怀古诗作,如《望鹦鹉洲怀祢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均表达了迁客的孤寂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早年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放不同,晚年的李白历经沧桑,诗歌中多了几分沉郁苍凉,《鹦鹉洲》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五、写作背景

《鹦鹉洲》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或上元元年(760年)春,李白遇赦后滞留江夏期间。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与诗人个人境遇深刻影响了诗作内涵:

政治背景:安史之乱(755-763)已持续数年,唐朝国力大损。李白因附逆永王而获罪的经历,使他成为政治上的边缘人,虽遇赦却难以重获朝廷任用。这种戴罪立功无门的处境,让他对祢衡的悲剧产生强烈共鸣。

地域文化:江夏(今武汉)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鹦鹉洲更是历代文人凭吊之处。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在此作《鹦鹉赋》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杀害,这一典故成为鹦鹉洲文化记忆的核心。李白在《望鹦鹉洲怀祢衡》中曾直言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可见他对祢衡的敬仰与自比之心。

个人心境:遇赦后的李白虽暂脱牢狱之灾,却面临烈士暮年的人生困境。他在江夏期间贫病交加,曾向当地官员求助(《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种落魄与他早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形成巨大反差。诗中的孤月正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

创作契机:李白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时,见春色明媚却触景伤情。明媚春光与内心愁苦的强烈对比,祢衡的历史悲剧与自身现实困境的重叠,催生了这首即景抒情、怀古喻今的佳作。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李白笔下的鹦鹉意象对比

诗作

创作时间

鹦鹉意象

情感内涵

《鹦鹉洲》

759-760年

西飞陇山的鹦鹉

象征人才流失与理想破灭

《望鹦鹉洲怀祢衡》

同期

祢衡《鹦鹉赋》中的鹦鹉

喻指才华横溢却遭迫害者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早年

被困笼中的鹦鹉

感叹仕途失意与自由丧失

李白常用鹦鹉象征才华之士的境遇:早年诗中鹦鹉多为被困意象,中年作《望鹦鹉洲怀祢衡》直接以鹦鹉喻指祢衡,而《鹦鹉洲》中鹦鹉西飞陇山的意象更为复杂,既暗示祢衡的逝去,也隐喻人才远离政治中心,表达了对贤才难留的惋惜。

(二)李白与崔颢鹦鹉洲诗作对比

诗人

诗作

结构特点

情感基调

艺术手法

李白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