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诗歌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本诗为苏轼于杭州通判任上所作组诗的第一首,与广为传诵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为姊妹篇,共同构成西湖一日晴雨变化的完整记录)
二、白话译文
清晨的阳光如艳丽的迎宾使者,照亮层层叠叠的山冈;傍晚的细雨却像多情的主人,挽留宾客沉醉在朦胧的意境中。这自然交替的美好意趣旁人或许无法领会,就让我敬一杯酒给水仙王,以表对这番景致的赞叹吧。那份晴雨皆宜的惬意,如同醇厚的美酒,让人在山水间流连忘返。
三、重点字词注释
朝曦:早晨的阳光。曦字特指清晨的阳光,在古典诗词中常与暮霭对举,构成时间流转的意象。苏轼善用曦字表现晨光,如《和子由蚕市》中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喟叹伤脾肝。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重冈:层层叠叠的山冈。杭州西湖周边多山,重冈既写实又暗示景致的层次感,与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地理特征相符。
醉乡:指醉酒后的恍惚状态,这里引申为因美景而陶醉的境界。并非实指饮酒过量,而是形容西湖烟雨令人沉醉的朦胧美,与李白醉后各分散的失意不同,苏轼的醉乡充满愉悦。
此意:指西湖晴雨交替的自然意趣。意字在宋诗中常指难以言传的微妙境界,体现了苏轼诗中有画的审美追求。
水仙王:西湖的水神。宋代西湖建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水神,文人游湖常祭拜祈福。苏轼借此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与感恩,而非单纯的宗教崇拜。
当属:应当敬给。属在这里读zhǔ,有敬酒、劝饮之意,表现诗人与自然对话的雅趣。
四、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诗、词、文、书、画等领域均取得极高成就。
苏轼与杭州有着深厚渊源,曾两度为官杭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年)任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年)任知州,前后在杭五年,留下了大量描绘西湖的诗词佳作。在杭州期间,他不仅用文字赞美西湖美景,更主持疏浚西湖,筑造苏堤,苏堤春晓至今仍是西湖十景之首,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他位列宋四家之一,《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标杆。他的文学创作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一理念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组诗中得到完美体现。
五、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创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月二十一日,正值苏轼担任杭州通判的第三年。这一天,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邀请苏轼等僚属出城踏春,一行人先在郊外寻春,随后移席西湖,在湖畔宴饮时经历了由晴转雨的天气变化。
据苏轼当日另一首诗《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记载,他当时适逢病后初愈,本对官场应酬的歌舞酒宴有些厌倦,但最终还是应约前往。这次游宴既有官妓相伴,也有武将同行,阵仗颇大,但苏轼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西湖的自然美景上。
值得澄清的是,近年来有些传言将这组诗与苏轼侍妾王朝云相联系,实为不实之说。据史料记载,王朝云于熙宁七年(1074年)才进入苏家,比此诗创作晚一年,当时年仅11岁左右,主要负责照料苏轼家人的生活起居。所谓苏轼为12岁王朝云作此诗的说法,是对史料的误读和附会,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从更广阔的背景看,北宋熙宁年间正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自请外放杭州。在杭州的岁月虽远离政治中心,却让他得以亲近自然,创作了大量山水诗作。这组诗便是他在摆脱政治烦忧后,对西湖美景的真情流露。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苏轼杭州诗作对比
作品
创作时间
核心意象
情感基调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熙宁六年正月
朝曦、晚雨、水仙王
闲适自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同期创作
水光、山色、西子
赞叹激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熙宁五年
黑云、白雨、风
灵动畅快
《夜泛西湖五绝?其一》
熙宁五年
菰蒲、灯火、船
清幽静谧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离杭之后
春波、画舫、苏堤
眷恋怀念
这组对比可见,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歌因时、因地、因心境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展现了他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