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青年学子家乡行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站在熟悉的站台前,行李箱轮子碾过新铺的大理石地面,发出轻脆的声响。我望着出站口电子屏上跳动的“欢迎回家”四个暖黄色大字,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的清晨——那时站台还是斑驳的水泥地,电子屏是闪着雪花的老电视,父亲帮我扛着铺盖卷,反复叮嘱“别舍不得打电话”,而我望着绿皮火车窗外渐远的青山,心里装着对远方的向往,却没读懂他眼底那抹淡淡的失落。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记忆里的轮廓正被新的色彩重新勾勒。出租车驶过跨江大桥,夕阳把江面染成碎金,曾经堆满砂石的滩涂如今是市民广场,孩子们追着风筝跑,老人们在廊下打太极;转过街角,从前总飘着煤渣味的老工业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玻璃幕墙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的招牌在暮色中泛着蓝光;路过母校,围墙外的梧桐树还是记忆里的粗壮,但校门旁多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铜匾,教学楼顶架着太阳能板,操场边的科技实验室亮着暖光,有学生抱着无人机模型匆匆走过……
这些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去年寒假,我跟着社区网格员张姐做入户调研,敲开了三十多户人家的门。住在老街巷的王奶奶拉着我看她新装修的房子:“以前厨房漏雨,上厕所要跑公共厕所,现在政府改造老旧小区,给我们装了独立卫生间,屋顶做了防水,连窗户都换成双层隔音的。”住在城乡结合部的李大哥翻出手机相册,展示他的家庭农场:“我大学学的是园艺,前年回来包了两百亩地,种有机蔬菜和菌菇,政府给补贴建冷链仓库,电商平台直接来收,去年纯利润三十多万。”还有在产业园上班的陈姐,她大学学软件编程,曾在深圳工作五年,现在回家乡做农业物联网系统开发:“这里房价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公司给人才公寓,孩子上学不用排队,最关键的是——”她笑着指了指窗外的山,“我妈说,每天能喝上现摘的新鲜菜,比什么都强。”
这些真实的故事串起来,就是家乡发展的密码。它不是教科书里抽象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是菜市场里多了的有机蔬菜摊位,是公交站新增的新能源汽车,是村里祠堂改成的非遗工坊,是奶奶手机里能交水电费的“智慧社区”小程序。它更不是简单的“城市化”,而是一场带着温度的变革——既要让年轻人有机会“走出去”看世界,也要让他们愿意“回来”建设家乡;既要引进新技术、新产业,也要守住老巷子的烟火气、老手艺的传承线。
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我们最懂这种“双向的牵挂”。我本科在上海读环境工程,有次和导师做长江流域生态调研,当我指着地图上家乡的支流说“这条河我小时候钓过鱼”时,导师突然问:“那现在呢?”我一时语塞——因为我已经很久没关注过它的变化。去年夏天,我特意沿着河岸走了十公里:曾经漂浮着垃圾的河面,现在能看见小鱼游过;岸边的排污口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湿地,种着菖蒲和芦苇;附近的村民说,环保部门装了水质监测仪,数据实时上传,超标了马上有人来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家乡的发展不是与我无关的“别人的事”,它的每一滴变化,都与每个离乡的人有关——我们看过更广阔的世界,所以更懂得如何守护它的独特;我们学过更专业的知识,所以更有能力参与它的成长。
这种参与,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我的高中同学小周,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毕业后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回到家乡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他跟我说,有次在山区修公路,遇到一位八旬老人,颤巍巍地捧来一筐野桃:“我孙子在县城上学,以前每周回家要走三个小时山路,现在路修好了,二十分钟就能到。你们修的不是路,是娃娃们的未来啊。”另一个同学小林,学的是数字媒体,去年发起“家乡记忆”短视频计划,带着团队拍老匠人的竹编技艺、传统节日的打糍粑习俗、古村落的明清建筑,视频在抖音上播放量破千万,引来了文旅投资,现在村里的非遗工坊每天能卖出上百件手工艺品,老匠人们的徒弟从原来的两三个,变成了二十多个年轻人。
这些例子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家乡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说:“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心愿不是孩子留在身边,而是他们有能力为家乡做点什么。”一位企业家接着说:“以前总觉得人才都往大城市跑,现在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知识、资源回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新的思维——比如用直播卖农产品,用大数据管养殖场,用设计赋能传统手工业,这些我们老一辈想都不敢想。”
这让我思考:青年学子与家乡的联结,到底是什么?它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属”,而是情感的纽带、责任的传承,更是双向的成长。我们在外面学到的,不应该是用来“逃离”家乡的资本,而应该是反哺家乡的工具;家乡给予我们的,也不只是童年的回忆,更是永远的“后方基地”——这里有最懂我们的乡音,有最包容我们的土壤,有最需要我们的期待。
记得本科毕业时,我收到过两个offer:一个是上海的环保科技公司,年薪二十万;一个是家乡的生态研究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草原牧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共建网络美好家园》ppt课件.pptx
- NB-T11409-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pdf VIP
- 养鸡技术大全技术详略 - 畜牧.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531页PPT).pptx
- 湘科版2017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解.pdf VIP
- 宗教事务条例培训.pptx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多发性痛风石一例并文献复习.pdf VIP
- 5.1 认识大数据 课件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ptx VIP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