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docxVIP

针灸推拿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docx

此文档为 AI 生成,请仔细甄别后使用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推拿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患者姓名:李××性别:女年龄:38岁就诊日期:2023年10月12日就诊时段:上午科别:针灸推拿科主诉:颈项强痛伴左上肢麻木1月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连续加班伏案工作后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初始为酸胀痛,范围局限于C3-C7棘突旁,未予重视。后疼痛逐渐加重,转为刺痛,固定不移,且左上肢外侧(沿手阳明大肠经走行)出现麻木感,以腕背及拇指、食指为甚,偶伴放电样感觉。2周前因夜间睡眠未盖好被子受凉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颈项部活动受限,前屈仅能达15°(正常约45°),后伸10°(正常约35°),左右旋转各20°(正常约60°);左上肢麻木持续时间延长至每日6-8小时,静息时亦感麻木,持物无力(如端水杯时需双手);并出现头晕,转头时加重,无恶心呕吐,无下肢踩棉感。曾自行外贴“活血止痛膏”(具体成分不详),每日1次,连用5日,疼痛稍减轻但麻木无改善。今为系统治疗就诊。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稍差,纳可,寐欠安(夜间因颈部疼痛易醒2-3次),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2018年因“急性腰扭伤”于外院行推拿治疗1周后痊愈;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生于本地,现从事办公室文职工作(每日使用电脑8-10小时);无烟酒嗜好;平素喜食冷饮;睡眠时枕头高度约15cm(偏高);月经史:14岁初潮,周期28-30天,经期5天,末次月经2023年9月28日,经量中等,色暗红,有少许血块,无痛经。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5mmHg。神志清楚,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专科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C7棘突旁左侧压痛(++),右侧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左侧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紧张度增高(肌肉硬度Ⅲ级,正常Ⅰ-Ⅱ级);颈椎活动度:前屈15°,后伸10°,左旋20°,右旋2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阳性):患者坐位,头转向右侧,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者左腕,缓慢向下牵拉,患者左上肢麻木加重并放射至拇指;椎间孔挤压试验(左侧阳性):患者头稍偏向左侧并后仰,医者双手交叉置于头顶向下加压,患者颈项部疼痛加重;霍夫曼征(-),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对称(++),桡骨膜反射(++);左上肢皮肤痛觉减退(C6-C7神经支配区),肌力Ⅴ级(正常),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2023年10月10日外院颈椎MRI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7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提示退变),C5-6、C6-7椎间盘向后突出约2-3mm,硬膜囊受压,脊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颈椎椎体边缘轻度骨质增生。

中医四诊:望诊:面色略暗,舌质暗红,苔薄白;闻诊: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问诊:颈项刺痛,固定不移,左上肢麻木如蚁行,遇寒加重,得温稍缓;头晕(转头时明显),眠差;切诊:脉弦涩;颈部肌肉紧张,局部皮温正常。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长期伏案,颈项部气血运行不畅,复因受凉,寒凝血瘀,致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故见颈项刺痛、固定不移;气血不能濡养肢体,故左上肢麻木;寒主收引,遇寒则气血更滞,故症状加重;舌质暗红、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位在颈项部经络(主要涉及太阳经、少阳经),病性属实证,证属气滞血瘀型项痹。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C5-6、C6-7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项痹(气滞血瘀证)。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5次后改为隔日1次)

1.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循经取穴。

-局部穴:颈夹脊(C4-7)、天柱(双)、风池(双)、肩井(左)、天宗(左)。

-远端穴:曲池(左)、外关(左)、合谷(左)、后溪(双)。

2.方义:颈夹脊穴为治疗颈椎病经验穴,可疏通局部气血,缓解肌肉痉挛;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善治项强;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与天柱配伍,祛风通络、缓解头晕;肩井、天宗为局部阿是穴所在,可松解肩背肌肉紧张;曲池(手阳明经合穴)、外关(手少阳经络穴)循经远取,疏通上肢阳明、少阳经气;合谷(手阳明原穴)、后溪(手太阳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配合局部穴增强通经止痛之效。

3.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颈部垫软枕),常规消毒后,颈夹脊穴(C4-7)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得气(局部酸胀感向肩部放射)后行提插捻转泻法(频率120次/分,幅度0.3cm);天柱穴直刺0.8-1.0寸,风池穴向对侧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