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docx

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ChronicCholestaticHepatitisC)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引发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以持续胆汁淤积为典型特征,临床表现为深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及肝功能异常等。此类患者因胆汁代谢障碍易继发肝内胆汁酸蓄积、肝细胞损伤加重,甚至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护理干预的及时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疾病转归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围绕“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展开系统阐述,通过多维度评估、针对性干预及效果评价,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参考。

二、疾病概述

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淤疸型的发生与HC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CV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免疫介导机制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内毛细胆管及小胆管结构破坏,胆汁分泌与排泄功能障碍,胆汁酸、胆红素等物质反流入血,引发高胆红素血症及胆汁淤积。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伴胆栓形成。临床表现以“三黄一痒”为核心: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色深如浓茶、大便呈陶土色,伴随持续性皮肤瘙痒(因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所致);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严重者可并发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D、E、K缺乏)及肝性脑病等。

三、护理评估

基于疾病特点,护理评估需从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及心理社会因素四方面系统展开,为后续护理诊断与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史评估重点关注HCV感染途径(如输血史、静脉注射史、母婴传播史等)、病程长短(是否超过6个月)、既往治疗史(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是否规律用药)及并发症史(如是否合并肝硬化、糖尿病等)。身体状况评估需动态观察黄疸进展:每日监测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可采用黄疸量表评分),记录尿色(如深茶色、酱油色)及大便颜色(陶土色持续时间);评估皮肤完整性(是否因抓挠出现破损、感染);触诊肝脾大小及质地,叩击肝区是否有压痛或叩击痛;观察是否存在腹胀、腹水征(移动性浊音)及下肢水肿。辅助检查需重点分析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程度)、HCVRNA载量、腹部超声或MRI(观察肝内胆管是否扩张、肝脏形态是否改变)及凝血功能(PT/INR延长提示肝功能受损严重)。心理社会因素方面,需评估患者因长期黄疸、瘙痒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庭支持系统是否完善,经济负担是否影响治疗依从性。

四、护理诊断

通过系统评估,此类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包括:①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胆汁酸沉积引起的皮肤瘙痒、抓挠行为相关;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相关;③焦虑:与疾病病程长、预后不确定及瘙痒不适相关;④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感染(胆道或腹腔)、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⑤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管理、用药及饮食相关知识。

五、护理目标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以下具体目标:①患者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损及感染发生;②2周内营养摄入满足机体需求,体重稳定或上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改善;③1周内焦虑情绪缓解(SAS评分≤50分),能主动配合治疗;④住院期间无肝性脑病、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⑤出院前掌握疾病自我监测、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调节方法。

六、核心护理措施

核心护理措施需围绕胆汁淤积改善、症状缓解及并发症预防展开,具体如下:

(一)黄疸与胆汁淤积管理

每日晨起空腹测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胆汁酸(TBA)水平,动态观察黄疸变化趋势。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增加肝脏血流灌注,促进胆汁排泄;遵医嘱使用退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对于淤胆严重者,可配合医生行血浆置换或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预防出血风险。

(二)皮肤瘙痒护理

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抓挠(可戴棉质手套);每日用32~35℃温水清洁皮肤(禁用肥皂或热水烫洗,以免加重干燥),清洁后涂抹无刺激性保湿乳(如凡士林);瘙痒剧烈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需严格评估肝功能,避免加重肝损伤)。定期检查皮肤有无抓痕、渗液,若出现破损,及时用无菌敷料覆盖并消毒,预防感染。

(三)营养支持护理

根据患者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30~35kcal/kg),采用“低脂、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原则:脂肪摄入≤40g/d(避免动物油,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蛋白质以优质蛋白(鱼、蛋、乳清蛋白)为主(1.2~1.5g/kg/d),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办公文档、医学文档,医学课件等文档写作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