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园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作为在幼教一线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园工”,我愈发明白:孩子的小脑袋瓜里装着未来的大格局。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的,是孩子们每天听到的故事、看到的榜样、模仿的行为。站在新一年的起点,结合园所实际情况,现制定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培养“有品德、有文化、有爱心、有担当”的新时代小公民为核心,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细枝末节”。通过环境浸润、活动引导、师幼共学、家园联动四大路径,重点在“爱国情、感恩心、文明行、文化根”四个维度下功夫,力争实现“三个一”目标:让95%以上的幼儿能说出3个以上体现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让全体教职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敏锐性提升40%;让家长意识形态教育参与率从70%提高至90%,真正构建起“园所-教师-幼儿-家庭”四位一体的意识形态教育生态。

二、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筑牢思想根基:让教师先做“有光的人”

做好幼儿的意识形态教育,首先得筑牢教师队伍的思想根基。去年秋季有位新老师在讲述“中秋节”时,只强调了吃月饼的习俗,却忽略了“团圆”背后的文化内涵,这让我意识到:教师自身的意识形态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分层培训强认知

针对教龄3年以下的新教师,每月开展1次“意识形态微课堂”,内容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意识形态相关条款解读、红色经典绘本精读(如《小英雄雨来》《鸡毛信》)、幼儿常见问题应答技巧(比如孩子问“为什么要升国旗”该怎么回答);针对骨干教师,每季度组织1次“案例研讨沙龙”,围绕“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节约意识”“当幼儿模仿动画片不当行为时如何引导”等真实场景展开,去年我们就“孩子说‘妈妈说不能和穿旧衣服的小朋友玩’”这一案例讨论了3次,最终提炼出“共情-澄清-示范”的引导模板,今年要把这类经验系统化。

实践锤炼树榜样

3月组织全体教师参观本地红色教育基地(比如抗日儿童团旧址),要求每人写一篇“如果我是小团员”的感悟;5月开展“我的教育初心”主题演讲,重点分享自己在教育中传递正能量的故事——记得前年李老师讲“给环卫工奶奶送热水”的经历时,台下老师都红了眼眶,这样的共鸣比单纯说教有用得多;9月启动“师德标兵”评选,把“是否在日常保教中主动渗透正确价值观”作为重要评分项,让“有光的老师”成为看得见的标杆。

(二)浸润成长土壤:让园所环境会“说话”

孩子的认知靠“看”和“摸”多于“听”。去年我们把走廊墙面改成了“动态文化墙”,每月更新主题,春节时贴满孩子和家长一起画的“全家福”,清明时挂着孩子们用黏土做的“清明粿”和“小菊花”,孩子们路过时总爱凑过去指认,这让我更确信:环境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主题环境活起来

门厅设置“国家记忆角”,每月更换1个主题——1月放“新年里的中国红”(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的红灯笼、中国结);3月做“雷锋在身边”(展示孩子们帮助同伴、整理玩具的照片);9月布置“丰收的中国”(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玉米、南瓜,配上“谁知盘中餐”的童谣卡片)。班级区角增设“文化小天地”,小班放《小熊宝宝学礼貌》系列绘本,中班摆“二十四节气”拼图,大班设“小小辩论角”(比如“过生日要大办吗?”),让孩子在玩中学。

网络阵地管起来

现在家长都习惯看园所公众号,去年有次推送了某国外卡通人物的生日活动,有位爷爷留言说“咱们自己的神话故事多好,为啥总学外国”,这给我们敲了警钟。2025年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公众号内容70%以上要围绕本土文化、红色教育、文明礼仪;短视频账号每周至少发1条“小朋友说美德”(比如“我帮妈妈洗碗”“我和同学分享玩具”);班级群定期推送“家庭意识形态小课堂”(比如“如何和孩子讲压岁钱的意义”“带孩子逛超市时怎么教节约”),确保线上阵地传递正向能量。

(三)设计浸润活动: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孩子的意识形态教育不能“贴标签”,得像春天的雨——悄悄落进泥土里。去年“七一”我们没搞大活动,而是带孩子们玩“送鸡毛信”的户外游戏:用小布包当“信”,钻山洞、过独木桥,最后把“信”送到“指挥部”(保健室门口),孩子们跑得满头大汗却喊着“再来一次”,结束时小宇说“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这种从游戏里长出来的情感最珍贵。

传统节日做“深”

春节不只是吃饺子,要设计“年味大搜索”: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找“贴春联的讲究”“拜年的礼仪”,回园后用积木搭“四合院”、用彩纸剪“福”字;清明不只是放风筝,带孩子们去附近的社区公园给老树挂“护绿卡”,边做边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秋不只是做月饼,组织“月兔邮局”活动,孩子们给远方的亲人画“月亮信”,用橡皮泥捏“团圆饼”。每个节日结束后,我们会把孩子们的作品做成“成长册”,家长翻看时总说“原来孩子懂这么多”。

日常活动做“细”

把“爱国”细化成“每天认真升国旗”:小班孩子轮流当“护旗手”,提前一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