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EB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伴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如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尽管多数患者呈自限性病程,但部分病例可出现肝功能显著异常、脾肿大甚至肝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更能通过心理支持与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围绕“EB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展开,结合疾病特点与临床需求,系统阐述各阶段护理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疾病概述
EB病毒性肝炎的核心病因是EBV急性感染。EBV属疱疹病毒科,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儿童及青少年因免疫功能未完善为高发人群。病毒经口侵入后,首先感染口咽部上皮细胞及B淋巴细胞,随后通过血液播散至肝脏,引发肝窦内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肝功能损伤。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急性期以发热(多为38-40℃稽留热)、咽峡炎(咽充血、扁桃体渗出)、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典型“三联征”,同时可出现肝区隐痛、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肝炎症状;部分患者伴脾肿大(约50%病例),偶见皮疹或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肝功能显示ALT、AST升高(可达正常上限5-10倍),EBV抗体(如VCA-IgM)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护理评估
为制定精准护理方案,需从多维度系统评估患者状态。首先是健康史采集,重点询问发病前2-4周是否有EBV接触史(如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密切接触)、既往肝炎病史及用药史(避免掩盖病情的肝损药物);其次是身体状况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尤其体温波动规律)、腹部体征(肝脾触诊是否肿大、肝区叩击痛)、皮肤黏膜(黄疸程度、有无皮疹)及排泄情况(尿色、大便颜色是否变浅);辅助检查需关注肝功能(ALT/AST、胆红素)、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血清学(VCA-IgM、EA-IgG)及腹部超声(肝脾大小、有无腹腔积液);心理社会评估则需关注患者因发热不适、隔离治疗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儿童易出现分离性焦虑),以及家属对疾病传染性、预后的认知程度(是否存在恐惧或忽视倾向)。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EB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如下:①体温过高:与EBV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②急性疼痛(肝区):与肝脏充血肿胀、肝包膜受牵拉有关;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及发热导致代谢增加有关;④焦虑:与疾病病程较长、隔离治疗及担心预后有关;⑤潜在并发症:肝衰竭(与肝细胞大量坏死有关)、脾破裂(与脾肿大后外力撞击有关)。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诊断,需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短期与长期目标:①体温3天内降至37.5℃以下,7天内恢复正常;②患者3天内主诉肝区疼痛程度减轻(VAS评分≤3分),1周内疼痛消失;③2周内患者每日摄入热量达基础代谢需求的80%以上(约1500-1800kcal),体重波动≤0.5kg;④1周内焦虑情绪缓解(SAS评分<50分),能主动配合治疗;⑤住院期间未发生肝衰竭、脾破裂等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六、核心护理措施
6.1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尤其脾肿大者),以减少肝脏耗氧,促进肝细胞修复;体温正常、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如室内散步),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碰撞)以防脾破裂。病室需保持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限制探视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患者餐具、水杯需单独消毒(煮沸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浸泡),唾液污染物品及时处理,落实接触隔离措施。
6.2症状护理
针对发热,每4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热型,体温<38.5℃时首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置于颈部/腋窝,避免胸腹部);≥38.5℃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减少肝损风险),用药后观察出汗情况,及时更换衣物防受凉。肝区疼痛者可取右侧卧位(减轻肝脏牵拉),通过听音乐、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但需监测肝功能变化。黄疸患者需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温水擦浴(避免肥皂刺激),修剪指甲防抓挠;观察尿色(从深茶色转清)、大便颜色(从陶土色转黄),提示胆汁排泄改善。
6.3用药与监测护理
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10mg/kg,每8小时1次静滴)或更昔洛韦(5mg/kg,每12小时1次),需注意药物滴注时间≥1小时(避免肾损伤),并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量)。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日静滴)需现配现用,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肝功能(每周2次)、血常规(异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