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深化历史解释,注重综合思维,融通综合、应用考法(教师为主导);;材料一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提示:魏晋奠定的制度基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材料二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提示:表现: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行政效率提高;相权一分为三,防止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宰相共同议政,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局限性:相权被分割削弱,其本质是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政令决策执行程序化,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掣肘推诿。
;隋唐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1)唐朝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它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提高了行政效率。
(2)在选官用人上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提高了官民文化素质,有效地保持了隋唐繁荣稳定。;(3)监察方面由门下省负责,起到保证官员高效廉洁的作用,维护了中央集权。
综上所述,唐代制度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繁荣,造就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1.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A.文化交流 B.扩大选官基础
C.澄清吏治 D.推动方言传播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等信息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统一语言,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A项正确。
;2.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可知材料中做法的目的主要是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
;3.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公元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一状况出现表明()
A.人口数量急剧膨胀 B.藩镇割据经济混乱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D.均田制遭到了冲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出现授田不足的现象,反映出唐代均田制受到了冲击,故选D项。
;4.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租庸调制之下,农民不管土地财产多少,每年都要向政府纳“租”和给官府服劳役,但是两税法实行之后,就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这就意味着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故选C项。
;;观点一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格局在中原王朝衰落的情况下纷纷出现;剧烈的人口流动,不仅产生了新的文化因素,而且完成了传统文化的重新分野;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构成了交相辉映的文化碰撞画面。多元文化的激荡融合,使各种不同内涵的文化互相吸纳逐步走向统一,政治上的统一最终得以实现,中华民族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为高度文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朱和平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观点二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无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着奔腾着昂扬着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三国两晋南北朝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