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设备现场使用人员保养计划.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量设备现场使用人员保养计划

作为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十来年的计量设备管理员,我太清楚“设备保养”这四个字对现场工作的分量了。去年冬天,车间那台用了三年的压力变送器突然测不准,排查了半天才发现是日常灰尘堆积导致传感器接口氧化——这事儿让我直拍大腿:要是平时多花五分钟擦一擦、查一查,哪会耽误半天生产?打那以后,我就琢磨着得给现场使用人员理个明白的保养计划,让大家知道“该干啥、咋干好”。今天就把这计划掏出来,既是总结经验,也是给咱们一线兄弟搭把手。

一、计划背景与核心目标

1.1制定背景

咱们车间/实验室里的计量设备,小到电子天平、温湿度表,大到压力校验仪、光谱分析仪,都是“数据源头”。可这两年我发现个现象:设备出问题,70%不是因为质量差,而是保养不到位——有人嫌麻烦不擦灰尘,有人不知道咋校准,还有人用完随便一丢,导线被踩得脱皮……去年全年设备故障里,因保养不当导致的占了42%,光维修和校准就多花了三万多块。更关键的是,数据不准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1.2总体目标

咱们这个计划,就俩核心目标:一是“防患于未然”,通过规范的日常、定期保养,把设备故障率降到15%以下;二是“延长生命周期”,让设备平均使用年限从5年提到7年;三是“保证数据可靠”,校准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说直白点,就是让设备“少生病、多干活、不出错”。

二、分阶段保养操作细则(以使用人员为主体)

2.1日常“三查一记录”(每班/每日)

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就像咱们每天要洗脸刷牙,设备也得“日常清洁”。

第一查:外观清洁

不管啥设备,用完先擦。比如电子天平,称完样品后,必须用软毛刷把托盘缝隙里的粉末扫干净,尤其是腐蚀性样品(像酸粉、盐粒),残留半天就能腐蚀金属托盘;温湿度表的探头,别用湿抹布硬擦,拿干燥的无尘布轻轻掸掉灰尘就行——探头太精密,水渗进去准失灵。去年小李没擦干净天平,结果下一次称药粉时,托盘卡了颗小颗粒,称出来的数偏了0.5克,差点废了一锅料。

第二查:运行状态

开机前先看指示灯对不对(比如校准完成灯该亮不亮),运行中听声音有没有异响(压力泵正常是“嗡嗡”稳响,要是“咔嗒咔嗒”准是轴承松了)。上个月老周用流量计,没注意到开机后显示“E03”故障码,直接开始测流量,结果数据全乱套,后来才知道是传感器线接触不良——要是开机前多瞅两眼,这事儿完全能避免。

第三查:配件完整性

每台设备的“小搭档”都得检查。比如压力校验仪的密封接头,用完得放回专用盒,别跟扳手、螺丝刀堆一块儿,磕出划痕下次就漏压;电子秤的校准砝码,必须用镊子夹(手上有汗会腐蚀),用完放干燥盒,上个月小王图省事用手抓砝码,结果砝码生锈,校准后数据偏了0.1kg,又得重新送检。

一记录:即时填写《日常保养日志》

别嫌麻烦!日志要记三件事:清洁情况(“托盘无残留”“探头无积灰”)、运行问题(“开机提示E03,已联系维修”)、配件状态(“密封接头无损伤”)。我手里有本三年前的日志,有次设备出问题,翻到“某年某月某日,张某记录:压力变送器接线口有轻微松动”,顺着这条线索,半小时就找到了故障点——日志就是设备的“健康档案”。

2.2每周“重点部件深度检查”

日常是“洗脸”,每周就是“洗澡”,得扒开“外衣”看看“内脏”。

压力类设备(如压力变送器、压力表):重点查密封件。用放大镜看O型圈有没有裂纹(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的设备,橡胶容易老化),螺纹接口有没有滑丝(用手拧一拧,正常该有“紧致”的手感,松松垮垮的就得换)。去年夏天,车间一台压力表总测不准,拆开才发现螺纹接口被腐蚀得坑坑洼洼,就是因为每周没检查,导致密封不严,压力漏了。

温度类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热电偶):重点查导线和接线端子。用万用表测导线电阻(正常该在1-3Ω),超过5Ω就得换线;接线端子用小扳手轻轻拧一拧,松动的要紧固(但别太使劲,铜端子容易滑牙)。上个月小刘负责的烘箱温度总上不去,最后发现是热电偶导线被老鼠咬了个小口,要不是每周检查导线,这问题还得拖更久。

衡器类设备(如电子天平、台秤):重点查承重结构。用水平仪调平底座(很多人用完不调,底座歪了数据准不了),然后放标准砝码测试(比如100g砝码,称出来该在99.9-100.1g之间)。上季度质检部抽查,有台天平因为底座倾斜,称1kg样品偏了3g,就是因为没做周检。

2.3每月“功能全项校验+易损件更换”

每月得给设备做次“全面体检”,该换的零件别心疼——省小钱,最后要花大钱。

第一步:功能校验

对照设备说明书,逐项测试功能。比如温湿度表,要同时用标准表比对(在25℃、50%RH环境下,误差不能超过±0.5℃、±3%RH);光谱分析仪要做标准样品测试(比如测铁含量,标准样是3.2%,设备测出来得在3.1-3.3%之间)。去年有台光谱仪测铜含量总偏高,每月校验时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