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CRHAXXX—202X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围术期护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基本要求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NAS04—2019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T/GXAS342-2022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护理规范
T/CNAS28—2023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T/CRHA101-2024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穿刺部位护理规范
T/GXAS830—2024经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术肢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
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或存在经影像学证实的新发脑梗死灶。
3.2
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therapy
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可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内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可快速恢复血流通畅,减轻或消除脑缺血症状,包括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
DPT:入院到穿刺的时间(DoortoPunctureTime)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
2
T/CRHAXXX—202X
5基本要求
5.1应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DPT控制在90min以内。
5.2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应监测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
意识、瞳孔、肌力至少24h,与医生共同关注NIHSS评分的变化。
6血管内治疗围术期护理
6.1术前护理
6.1.1应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80/105mmHg以下。应监测血糖,患者术前血糖不应2.7mmol/L,且不应22.2mmol/L。
6.1.2应建立≥2条外周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输注液体或血液制品,和/或专门用于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6.1.3应优先快速完成血液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6.1.4根据意识状态、肌力、管路风险评估约束指征,约束方法及护理参照T/CNAS04—2019的规定。
6.1.5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穿刺前的评估准备参照T/GXAS830—
2024、T/CRHA101-2024的规定执行。
6.1.6根据麻醉方式做好麻醉前的评估与准备。应迅速评估患者能否平躺且保持气道开放,以及在轻度镇静操作过程中能否遵循指令。评估患者潜在颈椎损伤,应考虑预防性的颈椎保护措施,特别是老年病人和意识改变的患者。
6.2术中护理
6.2.1应进行标准监护(即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体温)。
6.2.2收缩压应维持在140~180mmHg,如使用无创血压袖带测量,每3-5分钟监测1次。
6.2.3应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以保持血氧饱和度(SpO2)92%、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全身麻醉应调整每分钟通气量以保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35~45mmHg之间。
6.2.4在血管内治疗期间每45~60分钟测量1次血糖或采用持续血糖监测,当血糖
3.3mmol/L时应立即处理;宜维持血糖7.8~10mmol/L。
6.2.5在血管内治疗中应监测患者的体温,目标是维持正常体温。
6.2.6局部麻醉的患者,镇静和镇痛的选择及需求因人而异,目标是中度镇静。在局部麻醉中应反复评估镇静水平,以避免过度镇静或造成全身麻醉。
6.2.7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参照T/GXAS342-2022的规定执行。
6.3术后护理
6.3.1应尽快协助医生进行全麻患者术后拔管前的评估如意识、咳嗽反射等。
6.3.2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护,包括心率、脉搏、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备好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器等。
6.3.3术后患者宜转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
6.3.4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的术后护理参照T/GXAS830—
2024、T/CRHA101-2024的规定执行。
6.3.5应密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