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docxVIP

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文字运用

1.(2025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喜欢在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看起来儒雅,甲。其实,古时候的文人也会把毛笔簪头上,既解决了无处放笔,又能做到随取随用。“白马作”毛笔笔杆的尾端有一个钝尖,据说,个中原因是为了方便把笔杆插进发髻里。这支毛笔出土时,在墓主人头部左侧的位置,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墓主人入殓时这支毛笔就簪在他的头发上。

目前最早的关于簪笔的记载出现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除了文字记载,还有“照片”为证,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一位官吏双膝下跪,双手捧举案牍,耳旁便插着一支毛笔。后来,簪发的毛笔从洗干净还能用的笔变成没蘸过墨的“白笔”,这种时尚被称为“簪白笔”。

“白马作”毛笔通长23.5厘米,正是汉制长度单位的一尺,与《论衡》所谓“一尺之笔”相吻合。说明当时的毛笔制作已经有了成熟严格的规范,而且它也具备古人对一支好毛笔的要求——“尖、齐、圆、健”,即所谓“笔之四德”,适合在竹、木质地的简牍上书写。除了笔杆尾端略尖,这支毛笔与现在的毛笔相差不大。浅褐色的竹制笔杆中下部阴刻隶书“白马作”三个字,刀法工秀整齐。因为汉代保留着工匠实名制的传统,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乙。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博物馆要展出这支“白马作”毛笔,请写一段展品介绍,不超过30个字。

2.(2025长沙校级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2025靖远县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早,鱼鳞般的彩霞映红了天空。极目远眺,大地上满是金黄的稻子。这夺目的色彩是对父老乡亲辛勤耕耘的回报。

一块块稻田宛如一匹匹形状各异的金色锦缎,在大地上①地分布着。农民们走在田埂上,任栖息在草尖上的露水调皮地舔舐他们的裤脚。他们进到自家稻田,弯下腰,挥动镰刀,开始割稻。

麻雀喜欢集体行动,它们②地来到田间,或觅食,或嬉戏。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对农民们喊着“加油”!

我们一家也来到了地头。在动镰割稻之前,父亲要尝尝新稻。他用右手从一株稻穗上捋下一小把稻粒,接着将左手手掌压到右手手掌上,两手手掌使劲摩擦,为稻子脱壳。然后,父亲将稻子摊在右手掌心,轻轻一吹,除去稻壳,留下白莹莹的稻米。他择几粒稻米放进嘴里,咀嚼几下,脸上便露出满意的笑容。

父亲一声令下——“开割”。我和母亲便跟着他忙碌起来。我在城里上学,很少回家,干农活并不熟练。稻叶从我的手臂上、腿上、脸上划过,让我感到又辣又痒又疼。父亲与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没过多久,父亲衣服的后背部分便现出了“地图”;再过一会儿,“地图”便消失了,因为衣服已经湿透。父亲曾告诉我:抢收时,流再多的汗也值得,因为那是为丰收流的,为幸福的生活流的,为国家富强流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并根据“清风”“脸庞”这两个关键词,仿照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使用与之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3)阅读第四段画横线部分,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父亲处理新稻的过程。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稻叶从我身上划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