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的格律现象及对后世格律发展的影响研究.pdfVIP

曹植诗歌的格律现象及对后世格律发展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

·47·

2025年/第24期/

曹植诗歌的格律现象

及对后世格律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子宁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曹植诗歌在声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后世的学者大多关注的是其在押韵上的成就,而较少涉

及曹植诗歌中自觉体现出来的格律现象。曹植作为魏晋时期诗歌发展的关键人物,其诗歌中有明显的对于诗歌格律

的探索迹象。本文以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四声理论为坐标,分析曹植诗歌的格律现象,并与其前后时期的诗人诗歌

进行比较,探索曹植诗歌对于后世诗歌格律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格律;“四声八病”;乐府;永明体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5)24-004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4.014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规则意识最早源于沈约的永现出对文学韵律的探索。与曹植不同的是,曹丕的乐府

明体,但四声理论的提出绝不是沈约等人的一时想法,诗创作是为了进行配乐演奏,更多关注的是诗歌如何配

而是经过他们对于以往诗歌创作的总结,加上与当时佛乐,考虑的是文字外在的音律,而对诗歌文字本身的韵

教转经造声的融合,从而形成的理论。而在沈约之前,律属性关注较少。所以曹丕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并没

曹植的创作就已经开始对诗歌中的音韵有着自觉的探有明显地探索格律的迹象。

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约等人四声理论的发现,与曹植同时期,有较明显对诗歌音律进行探索的是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王粲,尤其是他的《七哀诗》和《从军诗》,几乎每首都

含有律句,如: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仄平平仄仄,

一、曹植之前及同期诗歌格律情况

仄仄仄平平)(《七哀诗·其一》);禽兽惮为牺,良苗实

中国古代文艺早期有着歌乐舞一体的现象,所以已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从军诗·其一》);弃

中国古代诗歌从最早就富有音乐性。所谓“诗言志,歌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从

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军诗·其二》);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平平仄仄平,

①。可见,早在《尚书》成书之时,人们就认为诗歌的

和”仄仄仄平通)《从军诗·其三》。可以看出,王粲的诗中

音乐性不止停留在押韵,而是要让诗歌句子声律和谐,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句子合律。

富有音乐节奏。这种音律的要求,也是自永明体到唐代曹植与王粲的关系十分密切,王粲年长曹植十五

律诗所追求的诗歌主张的核心目的。但在魏晋之前,这岁,二人亦师亦友。曹植在《侍中王仲宣诔》中写道:“吾

种对于韵律的要求更多是音乐、舞蹈对诗歌的“他律”,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庶几遐年,携

还没有形成对文学韵律自律的表现。③二人在文学创作上亦

手同征。如何

文档评论(0)

经典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人力资源管理师持证人

专注于各类文档、文案、文稿的写作、修改、润色和各领域PPT文档的制作,收集有海量各类规范类文件。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14日上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