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演示文稿;优选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问题2: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呢?
——变质作用机制、途径或方式
问题3:变质作用机制的启动和进行
——变质作用因素;第一讲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一、变质作用机制;1.变质结晶作用;1.1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变质反应:(Neocrystallization,Raymond,2002)细粒含石英大理岩进一步变质发生新旧矿物更替,并伴随结构变化(据Mason,1999)
a.反应前:低温下,微晶方解石与碎屑石英,通过重结晶改变各自的大小和形状:Cc(CaCO3)+Q(SiO2);
b.反应中:化学反应Cc+Q=Wo(CaSiO3)+CO2↑,在碎屑石英边缘上生长出Wo(称反应边);未参与化学反应的方解石经狭义重结晶加粗;
c.反应后:因石英??方解石,石英被全部消耗,未参与反应的Cc和新生长的Wo粒度进一步加粗,形成高温条件下的稳定矿物组合(Cc+Wo)。;1.2交代作用
(metasomatism);以是否发生了主要组分的带入或带出来判断交代作用机制与重结晶机制*;据是否带入或带出,将造岩组分划分为活动或惰性组分;
活动组分:可带入带出,过程结束后,岩石中该组分的含量与发生交代前岩石的原始成分含量无关,交代前后绝对含量发生改变,除H,F,Cl,S,C等挥发份外,碱金属Na、K、Rb、Cs和碱土金属类元素Be、Ca、Mg、Sr、Ba等,以及Si常见;
惰性组分:基本不发生带入带出,交代岩石中该组分的含量仅与交代前岩石的原始成分有关,交代前后组分的绝对含量不发生改变,以重金属或其它元素或超场强元素常见;主量元素中包括Fe、Al、Mn、Ti等。
某一元素是否属于活动与惰性元素,视具体情况而定!;交代机制——交代作用中的组分运移方式
渗透(infiltration):组分受压力差驱动,随溶液流动,从高压域向低压域迁移,主要发生在裂隙溶液中;
扩散(diffusion):组分受浓度差驱动,从高浓度域向低浓度域迁移,主要发生在粒间孔隙溶液中;粒间孔隙溶液中某种活动组分浓度或化学位梯度是运移和交代的主要动力;
交代作用也见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变质交代作用仅指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范围内的交代作用。;交代作???改变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2.变形
(Deformation);脆性变形(brittledeformation)
脆性变形使先存岩石在变形后完全失去内聚力(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岩石表现为破裂、碎裂、碎粒、碎粉化之特征。;韧性变形(ductiledeformation)
塑性变形一般不使岩石失去内聚力(似断非断,如胶似漆),分晶内(intra-)塑性变形与晶界或晶间(inter-)塑性变形两种;晶内塑性变形表现为晶体内部的滑移(gliding)和位错(dislocation),镜下可见晶体内部发育书斜构造、机械双晶、扭折带、变形纹、动态重结晶等;晶界塑性变形表现为边界滚动、滑动和扩散流动,晶体整体呈鱼状、透镜体状,或碎粒流或韧性流等。;3.变质分异
(metamorphicdifferentiation);高级片麻岩区四种典型的露头尺度递进变形
所有这些递进变形都形成相同的条带状片麻岩(Passchieretal.,1990);二、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effectingfactors;1.1(对变质作用机制的)影响
温度是热的标量。变质温度高低的实质是热流量的高低。
温度将影响变质重结晶作用的进行,升温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挥发份反应),提高反应速率,促进晶体的溶解和生长;降低温度将使变质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利于水化和碳酸盐化反应进行;
温度升高利于岩石从脆性变形向韧性变形转变,从而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
温度升高有利于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进行;
温度的持续升高将导致岩石发生深熔(部分熔融)作用,促进混合岩化。;1.2变质作用温度范围;1.3热的来源;2.1压力分类;负荷压力(Pl):Pl=ρgD
Pl(GPa)=9.81ρD(Km)10-3;2.3负荷压力范围;2.4压力对变质作用机制的影响(独立完成);3.流体成分(x);4.时间(t);三、变质作用P-T-t轨迹;1、地温分布与地热梯度;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