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docVIP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真题引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作,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五代?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开头描述行远之人饮罢饯行酒,辞别亲故西去的情景,作者感慨身世,自比“飘蓬”,为全词定下凄凉悲苦的基调。

B.“长恨”道出“饮散”“去”并非首次,“烟柳渐重重”想象离后之景,写出行远之人频频回顾不见送别之人的情状,衬托出了行人心中的迷惘。

C.综观全词,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本词语言典雅蕴藉,情感真切隽永,耐人寻味,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以设问的手法,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

(2)清代词人贺裳《皱水轩词荃》评论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不言愁而愁自见”。请结合下阕作简要赏析。

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答】

(1)B项,不是想象之景,是实景;

(2)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羁旅情形被词人描绘得真切感人,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答案】

(1)B

(2)

①融情入境,以景结情。末句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下阕写出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的情景,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反映出词人作别亲故,漂泊无依的情怀,羁旅愁苦之情溢于笔端。(写哀景衬哀情也可以酌情给分)

②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末句想象出酒醒后的情景,通过对未来旅途的想象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二、修辞手法

(一)熟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概念

说 明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概念

说 明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0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