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docVIP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一、诗歌中虚与实

实与虚本来都是美术上的术语。“实”本来是指图画中细致丰富的地方,而“虚”本来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清】笪重光《画筌》:“无画处皆成妙境。”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

1、已逝之境。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的设想。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未来之境。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3、想象与联想之境。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以及梦境居多。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虚写与实写常考的四种手法:

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2、化实为虚

3、化虚为实

4、对写法

三、“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实中有虚

这一类的诗歌比较多,有些诗人大量描写眼前之景,来暗含心中之意,这种写法含蓄而有韵味,让读者回味无穷,如王之焕作品《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当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写的是实景,一山一水历历如在眼前;而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由实见虚,把景物与自己的胸怀连成了一片,从视野的广阔,可以想见胸襟与抱负的远大。并且,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所以说这是一首实写与虚写完美结合的作品。

又如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都是实景,而其中却暗含了虚景——六朝古都的繁华。虽然作者没有将六朝景象直接展示在我们眼前,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的车水马龙、富贵繁荣,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作者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那种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了。

(二)虚中有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想象中的仙境(虚),如“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等,但其实作者对这些虚境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当时的黑暗现实(实),诗人将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又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这首诗中,诗人意在表现门外的雪大之实,但是诗人没有直接去描绘大雪纷飞之貌,也没有描写积雪覆盖之景,而是处处从虚处落笔,由寒冷的床褥、窗外的明亮、雪压折竹的声音来衬托大雪之大,尤其是末句从声音的角度入手,反而让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作者用自己的“耳听”之虚来凸现外面雪大之实,这一写法实在是妙不可言!

(三)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诗人往往直接将虚与实结合起来,让诗歌的已经更为开阔,这在古代诗歌里面用得相当广泛,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0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