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厨房防水施工技术交底要点及工艺通病防治措施
干了十几年防水施工,我最深的体会是:厨房防水看着是小工程,却最能体现手艺的“里子”。去年冬天接了个老房子翻新项目,业主说之前厨房一做饭,楼下邻居就来敲天花板——这哪是做饭,分明是“漏雨”。后来拆了地砖才发现,防水涂层薄得像张纸,管根处还裂了道缝。从那以后我就常跟徒弟说:“厨房防水是给业主家筑第一道‘防潮墙’,每个细节都得当成自家活计来做。”今天就结合这些年的经验,跟大伙儿好好唠唠厨房防水的技术要点和常见问题怎么防。
一、技术交底核心要点:从准备到验收的全流程把控
厨房防水不是“刷两遍涂料就行”的简单活,它是包含基层处理、材料选择、节点强化、工艺控制、严格验收的系统工程。技术交底时,得把每个环节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讲透,让施工人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1施工前准备:基层处理是防水的“地基”
很多人觉得基层处理就是扫扫灰,这是大错特错。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某小区厨房防水做完三个月就漏水,一查发现基层有蜂窝麻面没处理,防水涂料直接“挂”在空鼓的砂浆上,不裂才怪。
具体要求:
平整度:用2米靠尺检查,基层表面凹凸误差不超过2mm。尤其是地漏周围50cm范围内,要向地漏方向找0.5%-1%的坡度,像给地面铺了张“滑滑梯”,让水能顺利流走,减少积水。
强度:基层砂浆标号不低于M15(通俗说就是用脚蹭不脱沙),如果有起砂、空鼓必须凿除,重新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养护3天以上再施工。
含水率:厨房基层多是水泥地面,含水率超过9%时,防水涂料容易起鼓。检测方法很简单:拿块1㎡的塑料布铺在地面,四边用胶带封死,24小时后看内侧是否有水珠——没水珠才能继续。
细节处理:墙地交接处、管根、烟道周边要先用角磨机打磨成半径50mm的圆弧角(像把直角“揉”成圆角),这样涂料更容易覆盖,减少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
1.2材料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市面上防水涂料种类多,技术交底时得根据厨房的具体情况推荐材料,可不能“一刀切”。我总结了个“三看原则”:
看环境:如果厨房是开放式,靠近灶台,建议选耐候性好的聚氨酯涂料(耐温-40℃到120℃);如果是密闭小厨房,聚合物水泥基涂料(JS涂料)更合适,它透气性好,不容易闷湿。
看预算:普通家庭选2型JS涂料(拉伸强度≥1.8MPa)足够用,预算充足的可以升级成非固化橡胶沥青涂料,它能自我修复小裂缝。
看搭配:厨房墙面防水高度至少30cm(如果是轻质隔墙要做到1.8m),墙面建议用刚性涂料(比如水泥基渗透结晶),因为墙面贴砖需要涂料表面有一定粗糙度;地面用柔性涂料,抗裂性更好。去年有个项目业主图便宜,地面墙面全用刚性涂料,结果地面被水管热胀冷缩拉裂,教训深刻。
1.3关键节点处理:漏水高发区的“重点防护”
厨房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就三个:管根、地漏、墙地交接处。这些地方像衣服的“锁边”,锁不好就容易开线。
管根处理:厨房水管多(给水管、排水管、燃气套管),首先要检查套管是否高出地面30mm(防止地面积水倒灌),然后用堵漏宝在管根周围做20mm高的“馒头包”(圆锥台),再涂刷2遍防水涂料,每遍涂刷时用毛刷反复搓揉管根,确保涂料和管壁紧密贴合。我带徒弟时,会让他们蹲在地上,用食指沿着管根摸一圈——要是有“刺手”的感觉,说明涂料没涂匀,必须重刷。
地漏处理:地漏篦子要和基层预留5mm凹槽,先用密封膏嵌缝,再涂刷3遍涂料(比地面其他区域多1遍),最后用网格布(50cm×50cm)覆盖,增强抗裂性。我碰到过最常见的错误是“地漏直接贴砖不做防水”,结果水顺着砖缝渗到防水层,最后从地漏周边漏下去。
墙地交接处:这里是“阴角”,要先涂1遍涂料,然后铺30cm宽的玻纤网格布(像给墙角贴“加强带”),再涂2遍涂料,总厚度控制在1.5mm以上。去年给一位阿姨家做防水,她蹲在地上看我们施工,说“你们在墙角贴的‘布’是不是跟缝衣服的补丁似的?”我说是的,阿姨就念叨“怪不得我家老漏水,原来没打这个补丁”——这话说得实在,细节做到位,业主才安心。
1.4施工工艺:涂刷是“技术活”更是“耐心活”
防水涂料不是刷得越厚越好,也不是随便刷两下就行。我常跟工人说:“刷涂料就像和面,要分遍数、讲顺序、控厚度。”
涂刷遍数:至少3遍,第一遍“薄涂”(厚度0.3-0.5mm),让涂料充分渗透基层;第二遍等第一遍表干(手指轻压不粘手)后,方向与第一遍垂直(比如第一遍横刷,第二遍竖刷),形成“十字交叉”;第三遍检查前两遍的薄弱处,重点补刷。
厚度控制:地面总厚度≥1.5mm,墙面≥1.2mm。可以用齿形刮板控制厚度(刮板齿高1.5mm,刮涂后厚度基本达标),或者用测厚仪抽查(每5㎡测1个点)。我见过最离谱的是工人为了赶工,把3遍刷成2遍,厚度只有0.8mm,结果试水时到处渗水,返工花的时间比正常施工还多。
养护:涂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