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VIP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远古时期: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远古时期:中华文化的起源1、多元起源:黄河、长江、珠江、辽河、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多元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多元”指中华文明在起源时期,存在着多种文化和多个民族;“一体”指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对周边文化产生辐射状的影响,由此形成中华文化的基础主题。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1、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历史纵横: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1、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编钟“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公羊传》◎甲骨文礼制规范神权色彩敬天保民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2、春秋战国:(1)华夏认同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为中华文化的奠基创造条件。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2、春秋战国:(1)华夏认同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2、春秋战国:(2)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奴隶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政治阶级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分封宗法制破坏、郡县制出现士的活跃。礼崩乐坏,私学兴起。文化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2、春秋战国:(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核心“仁”(仁者爱人)与“礼”(克己复礼)政治为政以德,道德感化治理国家;恢复礼乐,承认制度当有改良。教育“有教无类”,推动了私学发展,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典籍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孔子的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中。②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③其他学派及观点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邹衍:阴阳五行“相生相胜”。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韩非子: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老子:道是世界本源、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天道无为、崇尚逍遥自由、齐物论。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2、春秋战国:(2)百家争鸣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意义: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三)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形成1、秦朝推崇法家:①采纳李斯的建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2、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三)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形成材料:汉代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将诸子百家中道家(黄老之学)、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蓉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