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文名篇注释与翻译练习
序:为何要研习古文注释与翻译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籍浩如烟海。古文作为承载先民智慧与情感之载体,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然时代变迁,语言演进,今人读古文,常有隔靴搔痒之感。欲真正领会古人之心境,洞悉文本之奥义,注释与翻译乃是不可或缺之阶梯。注释者,疏通文字,阐明典故,为理解文本扫清障碍;翻译者,则是在准确理解原意的基础上,将古奥之文字转化为通晓之今语,架起古今沟通之桥梁。此二者,非独为治学之基本功,亦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涵养性情之良途。是以,研习古文名篇之注释与翻译,实乃亲近传统、传承文脉之重要途径。
上篇:注释之法
一、注释之要:求实与达意
注释之道,首重“求实”。所谓求实,即需考订字词之本义、引申义、通假义,明辨虚词之用法,厘清句法之结构。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主观臆断。每一字、每一词,皆需有本可依,或参之《说文》《尔雅》等字书,或证之他书之互文,或稽之注疏家之成说。
次求“达意”。注释不仅要解释字词之形音义,更要揭示文本之深层意蕴。作者之生平、创作之背景、时代之风尚,皆可能影响文辞之表达。故注释时,需将字句置于具体语境中,阐明其在文中的确切含义及表达效果。有时,一句之中,虚词之运用,语序之安排,皆有其妙,注释当点出其精妙所在,助读者领会文气之流转。
二、注释之内容:广采与精择
注释之内容,包罗甚广,然亦需有所侧重,精择而取。
1.字词训诂:此为注释之基石。包括解释疑难字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通假字、异体字等。例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之“习”,非今日“复习”之意,古有“鸟数飞也”之本义,引申为“实习”、“践行”,此乃关键。
2.句读辨析:古人著述,多无标点,后世传抄,句读偶有分歧。注释时,若遇有争议之句读,当辨析其理,择其善者而从之,或并列诸说,以供读者参考。
3.典故征引:古文中多引经据典,或化用前人语句。注释需指出典故之出处,阐明其原意及在本文中之引申义,使读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4.名物制度:文中涉及之古代官制、礼仪、服饰、器物、天文历法等,皆需简要介绍,以免读者茫然。
5.章旨串讲:于段落或篇章之后,可略述其主旨大意,分析其结构层次,帮助读者把握全文脉络。
三、注释之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初学注释,可遵循以下步骤:
1.通读文本:先粗读全文,不求甚解,旨在了解大意,感受文风。
2.圈点疑难:再读时,将不认识之字、不理解之词、不明之句一一标出。
3.查阅工具书:针对疑难,查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字书,以及《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等相关典籍之注本。
4.考校异文:若有不同版本,需比较异文,判断优劣。
5.综合分析: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背景知识,对字词意义、句子结构、篇章主旨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准确把握。
6.撰写注文:注文当简明扼要,清晰易懂,避免繁芜。
下篇:翻译之旨
一、翻译之标准:信、达、雅
严复先生提出之“信、达、雅”,至今仍是翻译之圭臬,于古文今译亦适用。
1.信:即忠实。译文需准确传达原文之意旨,不增不减,不妄加臆断。不仅要忠实于字面意义,更要忠实于作者之思想情感。
2.达:即通达。译文需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之表达习惯,使读者易于理解。不可生硬堆砌,佶屈聱牙。
3.雅:即典雅。译文在准确通顺之基础上,应力求体现原文之风格韵味。若原文古朴,则译文不宜过于俚俗;若原文清丽,则译文当力求雅致。此“雅”非指华丽辞藻,而指与原文相称之文气。
二、翻译之步骤:理解为先,表达为要
古文翻译,亦有章可循:
1.透彻理解:此乃翻译之前提。需反复研读原文,结合注释,明了字词含义、句法结构、上下文关系及作者之意图。对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尤需留意。
2.草拟初稿:在理解基础上,将原文逐句译为现代汉语。此时可不必过分拘泥于字句之工整,以准确表达原意为主。
4.体现风格:尽力揣摩原文之语气、情感及整体风格,并在译文中加以体现。是激昂慷慨,还是含蓄蕴藉;是质朴无华,还是文采斐然,皆宜在译文中有所流露。
三、翻译之难点:信达之间,分寸难握
古文与今文,差异甚钜,翻译时常见难点:
1.词义古今变迁:如前所述“习”字,此类字词若处理不当,极易失真。
2.虚词用法灵活:古文中虚词数量多,用法复杂,有时仅起语气作用,无实义,翻译时需仔细斟酌,或可省略,或需转化。
3.特殊句式转换: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需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语序。
4.文化内涵缺失:某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价值观念,在现代语言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之表达,需妥为处理,或加以解释,或意译其内涵。
5.韵律节奏之再现:诗词歌赋等韵文,其韵律、节奏、对仗等艺术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