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二次备课旁批.docx

2025 年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二次备课旁批.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二次备课旁批

《彩排现场》二次备课旁批

课前活动(7分钟)

律动环节:可提前筛选《阿西里西》视频中节奏更清晰、动作更简单的片段,比如截取仅包含拍手、踏步的1分钟核心段落,避免复杂动作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在视频播放前,教师先示范2遍关键动作,用“小手拍一拍,小脚踏一踏”的口诀引导,帮助学生快速跟上节奏。

呼吸与节奏练习:分解拍子时,结合实物教具(如彩色节拍卡,全音符画成大圆圈、四分音符画成小方块),让学生边看卡片边拍节奏。例如,出示红色四分音符卡时,带领学生念“拍-拍-拍-拍”,蓝色二分音符卡念“拍-空-拍-空”,通过视觉提示强化节奏感知。

认识弹拨乐器(10分钟)

乐器展示:除实物展示外,制作“乐器特征卡”,正面贴乐器图片,背面标注关键特征(如古筝:长方形琴身、21根弦;琵琶:梨形琴身、4根弦、有相和品)。介绍后,让学生分组观察特征卡并抢答“哪个乐器有21根弦”,增加互动性。

音色听辨:播放音频时,搭配“声音表情图”(如古筝音色配流水波纹图、吉他音色配吉他弦振动图),听完后让学生用简单词语(如“叮叮咚咚”“清脆”)描述,并在表情图旁贴便利贴记录,帮助梳理音色印象。

快速认乐器游戏:增加“乐器模仿秀”环节,教师随机展示乐器,学生不仅要说出名称,还要模仿演奏动作(如弹古筝时手臂轻抬、手指拨动),通过肢体记忆加深对乐器的认知。

弹拨乐演奏(10分钟)

音频聆听:提前将教材音频剪辑成2分钟的片段,避免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聆听前,提出“听一听,音乐里像在做什么游戏”的趣味问题,替代较抽象的“想到了什么”,更贴合一年级学生思维。

节奏提问:用“节奏小火车”比喻,问“小火车是慢慢开(慢节奏)还是快快开(快节奏)?有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休止符)”,引导学生用生活化语言描述节奏特点,降低表达难度。

拓展巩固(10分钟)

视频欣赏:选择3分钟以内的乐器演奏短视频(如儿童演奏古筝的片段),避免专业演奏视频的距离感。播放后,除了让学生说乐器名称,还可让他们模仿视频中的演奏姿势,增强体验感。

《娃哈哈》伴奏互动:提前编配简单的固定节奏型(如“××××|××××|”),用木鱼、响板等打击乐器辅助,让学生先跟着乐器打节奏,再加入歌唱,避免直接弹唱时学生跟不上旋律。

回顾总结(8分钟)

知识回顾:制作“知识转盘”,转盘分区写“乐器名称”“演奏动作”“音色特点”,转动转盘停在某区域时,学生集体回答对应内容,比如停在“演奏动作”就一起做弹琵琶的动作。

作业布置:设计“家庭乐器小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家中能发出弹拨声音的物品(如塑料尺、松紧带),模仿弹拨乐器演奏,下次课分享,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

《高山流水遇知音》二次备课旁批

导入(2分钟)

友谊故事提问:提前准备1分钟的动画短片(如小熊和小兔分享食物的故事),播放后再提问“你们和好朋友一起做过什么开心的事”,用具体画面激发学生对友谊的联想,自然过渡到“知音”主题。

故事讲述(10分钟)

故事呈现:制作“故事连环画”PPT,每幅图配1-2句简单文字(如“伯牙在山上弹琴”“子期听到说‘像高山’”),避免大段文字。讲述时,模仿不同角色语气(伯牙的温和、子期的惊喜),增加故事吸引力。

“知音”理解:用“声音密码”比喻,告诉学生“伯牙弹的曲子是密码,只有子期能解开(听懂),所以他们是知音”,再让学生说说“你的‘知音’是谁,你们一起喜欢什么”,将抽象概念具象化。

认识古琴(5分钟)

实物观察:若没有古琴实物,用3D模型课件展示古琴结构,重点标注“七根弦”“琴徽”,让学生数一数屏幕上的弦,直观感知。

音色感受:播放古琴音频时,搭配“闭眼听声音”环节,让学生听完后用动作表示感受(如觉得安静就轻轻点头,觉得悠远就张开手臂),鼓励用肢体语言表达,降低语言描述难度。

音乐欣赏(15分钟)

完整聆听:播放《高山流水》时,展示“音乐地图”(画有高山、流水的简笔画,随音乐进度用小箭头标注旋律走向),让学生看着地图听,帮助理解音乐段落。

分段感受“高山”与“流水”:

听“高山”段落时,出示蓝色“高山卡”,带领学生做“手慢慢往上举(旋律上行)、停在头顶(长音)”的动作;

听“流水”段落时,出示绿色“流水卡”,做“手左右摆动(旋律起伏)、轻轻拍手(快速音符)”的动作,通过肢体互动感知音乐形象。

节奏与旋律讲解:用“小台阶”比喻旋律(上行是上台阶、下行是下台阶),“小鼓”比喻节奏(密集音符是小鼓快速敲、长音是小鼓慢慢敲),用生活化比喻解释音乐元素。

拓展延伸(10分钟)

古琴与古筝对比

文档评论(0)

hqsmim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