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docxVIP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是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和司法的重要依据。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需严格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原则,既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融合西医诊断思维,确保信息的连贯性与可追溯性。以下从书写基本要求、内容规范及特殊情形处理三方面详细阐述。

一、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1.时效性要求:门(急)诊病历由接诊医师及时书写,急诊病历应在接诊后30分钟内完成;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补记时间与补记人。住院病历中,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病程记录需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书写,病危患者至少每日1次,病重患者至少每2日1次,病情稳定患者至少每3日1次;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至少每3日1次。

2.客观性要求:病历内容需基于对患者的直接观察与询问,禁止主观臆断或推测。中医四诊信息应如实记录,如舌象需描述“舌质淡红、苔薄白”而非“舌正常”,脉象需具体为“脉弦细”而非“脉正常”;西医查体需明确记录阳性体征(如“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关键阴性体征(如“肠鸣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

3.规范性要求: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需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符合电子病历规范,确保内容可编辑但不可篡改(需保留修改痕迹,注明修改时间与修改人)。中医术语需采用国家标准(如《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病名使用《中医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证型使用《中医证侯分类与代码》(GB/T16751-1997);西医诊断需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避免使用“胃炎”“感冒”等非规范简称。

4.完整性要求:病历各部分内容需相互关联、逻辑闭环。例如,主诉“反复胃脘胀痛3年,加重伴反酸1周”需在现病史中详细描述3年来疼痛的诱因(如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缓解方式(热敷、服用胃药)、加重时的伴随症状(恶心、纳差),并在中医辨证分析中对应“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的证型,西医诊断需结合胃镜结果(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检测(如“Hp阳性”),治疗方案需包含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加减)、西药(如奥美拉唑)及饮食指导(如“忌辛辣油腻”)。

二、门(急)诊病历书写规范

门(急)诊病历是患者首次就诊或复诊的记录,核心内容包括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四诊信息、辅助检查、诊断(中医/西医)、处理措施及医师签名。

1.一般信息:需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精确到分钟,急诊需注明“急”)、科别(中医、中西医结合或西医科)。

2.主诉:用简洁语言概括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中医主诉可突出症状性质(如“阵发性头痛伴眩晕2周”),西医主诉可侧重疾病特征(如“发热、咳嗽伴胸痛4天”),中西医结合主诉需兼顾两者(如“咳嗽、咯黄痰3天,伴恶寒发热1天”)。

3.现病史:详细记录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及诊疗经过:

-起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具体到日或小时)、缓急(骤发或渐发)、诱因(如受凉、劳累、饮食不洁)。

-症状特征:症状的部位(如“左胸”而非“胸部”)、性质(胀痛、刺痛、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持续时间(持续性或阵发性)、缓解或加重因素(如“进食后加重,空腹缓解”)。

-伴随症状:与主症相关的其他症状(如咳嗽伴咳痰、痰色痰量;头痛伴恶心、呕吐),及阴性症状(如“无胸闷、气促”)。

-诊疗经过:院外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结果)、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疗效)、未愈或加重的原因(如“自行停药”)。

-目前状态:主症及伴随症状的当前表现(如“咳嗽较前减轻,仍咯少量白痰,无发热”),中医相关症状(如“口干不欲饮,纳差,寐欠安,大便溏,日2次”)。

4.既往史:记录患者过去健康状况及疾病史,包括:

-一般健康状况(如“平素体健”或“体质较弱”)。

-急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病5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3年,未系统治疗”)。

-手术、外伤史(如“2018年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过敏史(明确记录过敏原及反应,如“青霉素过敏,曾出现皮疹”)。

-预防接种史(如“近3年未接种流感疫苗”)。

5.四

文档评论(0)

yclsb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