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强迫症患者检查强迫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强迫症患者检查强迫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2025年的春天,我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已深耕十年。这些年,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与精神健康认知的提升,强迫症(OCD)的就诊率逐年攀升,其中以“检查强迫”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占比超过40%。他们反复检查门锁、电器、账目,甚至反复确认他人是否受伤,明明知道“没必要”,却像被无形的手推着走,焦虑与自责如影随形。作为护理人员,我们不仅要缓解症状,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那些被“万一”绑架的恐惧,那些被“完美”困住的挣扎,都需要护理工作从“对症处理”转向“身心共愈”。

今天这份课件,源于我参与的“2025精神科护理质量提升项目”中积累的真实案例与实践经验。我们将通过一个典型的“检查强迫”病例,拆解从评估到干预的全流程护理逻辑,希望为临床同行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模板,更传递一个核心理念:强迫行为的背后,是一颗渴望安全与掌控的心;护理的本质,是帮患者重新握住生活的方向盘。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2024年10月,我在门诊接诊了32岁的陈女士。她穿着整洁的米色套装,指甲却被啃得参差不齐,坐下时反复摸了三次椅面,确认“没有异物”才敢落座。“护士,我快疯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每天出门要检查20遍门锁,手机设了10个闹钟提醒自己关燃气,上个月因为反复检查报表丢了客户,丈夫说再这样就离婚……”

陈女士的病程已有5年,最初只是“确认门窗是否锁好”,后来逐渐泛化:下班前检查电脑是否关机能花1小时,看到路上有血迹会反复确认“是不是自己撞了人”,甚至睡前要摸丈夫的脉搏3分钟,确认“他还活着”。就诊时Y-BOC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28分(中重度强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9分(明显焦虑),自述“每天用于强迫行为的时间超过6小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病例介绍她的丈夫张先生陪同就诊,全程皱眉:“她不是故意折腾,可我们都快被拖垮了。上次她检查燃气把厨房烧了个洞,我现在闻见煤气味就心慌……”陈女士低头搓手:“我知道他委屈,可我停不下来,不检查就像有团火在身体里烧,检查完又恨自己‘怎么这么没用’……”

这个病例让我想起教科书上的经典描述,但当真实的焦虑与痛苦扑面而来时,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强迫行为不是“矫情”,而是患者用错误的方式对抗内心的失控感——他们的世界里,“万一”是比现实更真实的灾难。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陈女士这样的“检查强迫”患者,护理评估需要兼顾“症状表象”与“心理根源”。我们采用了“三维评估法”:生理-心理-社会,逐层深入。

生理评估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陈女士无甲亢、脑外伤史,甲状腺功能、头颅CT均正常;睡眠监测显示她每晚觉醒次数≥5次,多因“突然想起未检查的事项”惊醒;长期焦虑导致她心率偏快(静息心率95次/分),胃肠功能紊乱(反复腹泻)。这些生理指标提示:强迫行为已造成躯体功能损害,需同步关注身心干预。

心理评估认知层面:陈女士存在典型的“灾难化思维”,认为“不检查=100%会发生危险”(如“门锁没锁好=小偷一定来”“燃气没关=全家会爆炸”);01情绪层面:焦虑是核心情绪(HAMA19分),伴随强烈的羞耻感(“别人知道我这样会看不起我”)和自我否定(“我是个废人”);02行为层面:强迫行为具有“仪式化”特征——检查时必须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中途被打断需从头开始,否则焦虑值飙升至“无法忍受”。03

社会评估家庭支持:丈夫张先生初期因不理解指责过她,现逐渐意识到是疾病,但缺乏应对技巧(如曾强行阻止她检查,导致她情绪崩溃);

工作影响:陈女士是财务主管,因反复核对账目延误报表提交,已收到两次警告;

社交退缩:害怕被嘲笑,近1年未参加同学聚会,朋友邀约也常拒绝。

评估结束时,陈女士小声问:“护士,我是不是没救了?”我握住她的手:“不是没救,是我们还没找到帮你‘刹车’的方法。”这句话后来成了她护理日记的扉页——希望,是干预的第一步。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NANDA护理诊断标准,结合陈女士的评估结果,我们明确了以下核心护理诊断:01强迫行为与焦虑情绪、灾难化认知、失控感相关(主要诊断):表现为每日检查时间>6小时,伴随心率加快、出汗等躯体反应;02焦虑与强迫思维引发的预期性恐惧相关:HAMA评分19分,主诉“不检查就心慌到发抖”;03自我认同紊乱与强迫行为导致的社会功能受损、羞耻感相关:自述“觉得自己不如正常人”,拒绝社交;04潜在并发症:抑郁与长期强迫症状未缓解、自我否定加剧相关(风险诊断):PHQ-9(患者健康问卷)评分8分(轻度抑郁倾向);05

护理诊断家庭应对无效与家属缺乏强迫障碍知识、沟通技巧不足相关:丈夫曾因阻止检查引发冲突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