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从“症状清单”到“生命叙事”04护理诊断:聚焦“快乐能力”的核心障碍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微小愉悦”到“自我赋能”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警惕“愉悦缺失”的连锁反应07健康教育:让“快乐能力”在生活中延续08总结目录

2025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一名从业12年的精神科护士,我始终记得第一次直面“快感缺失”(Anhedonia)时的震撼。那是2018年冬夜的值班,24岁的大学生小吴蜷缩在病房角落,眼神空洞地说:“护士,我不是难过,是……什么都感受不到了。以前打游戏能笑到捶床,现在点开界面就像在看别人的生活;妈妈煮的排骨汤,我知道是香的,可尝在嘴里像嚼棉花。”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重重叩击着我的心——原来抑郁症的“情绪低落”之外,还有更隐秘的痛苦:对一切愉悦刺激失去反应,连最基础的“快乐能力”都被抽走。

随着近年抑郁症发病率攀升(WHO数据显示全球患者超3.5亿),临床中“快感缺失”的识别率也在提高。它不仅是核心症状之一,更与自杀风险、治疗耐药性、社会功能恢复直接相关。2023年《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针对快感缺失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突破口。”今天,我将结合临床真实案例,从评估到干预,系统梳理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我去年全程参与护理的患者林女士——她是典型的“快感缺失主导型抑郁”案例。

林某,女,28岁,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2024年3月因“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6月,加重1月”入院。主诉:“以前周末必去探店、做手工,现在连手机相册里的打卡照都懒得翻;和男友约会时,他讲笑话我知道该笑,可嘴角扯起来比搬砖还累。”家属补充:患者近1月食欲从“无辣不欢”降至每日仅进食200g左右,夜间入睡需2-3小时,凌晨3点常醒,醒后“脑子像卡带,反复想‘活着有什么劲’”。

入院时PHQ-9(患者健康问卷)评分22分(重度抑郁),其中“对做事情缺乏兴趣或乐趣”“感觉做任何事都费力”两项均为4分(最高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躯体性焦虑”“睡眠障碍”“绝望感”维度显著升高。精神检查显示:情感反应迟钝,问及“最近一次开心是什么时候”时,沉默2分钟后摇头:“可能……半年前?但具体怎么开心的,记不清了。”

病例介绍她的案例像面镜子——当一个曾经热爱生活的人,连“感受快乐”都成为奢侈,护理的意义便不仅是“缓解症状”,更是“帮她重新触碰到活着的温度”。

03护理评估:从“症状清单”到“生命叙事”

护理评估:从“症状清单”到“生命叙事”面对快感缺失患者,护理评估绝不是简单的量表打分,而是要像“拼拼图”一样,从生理、心理、社会多维度还原患者“快乐能力”受损的全貌。

生理维度:寻找“身体的沉默信号”我在晨间护理时发现,林女士的护理记录单上有几个被红笔圈出的细节:①连续7天睡眠监测显示,深睡眠时长仅32分钟(正常成人需1-1.5小时);②排便间隔延长至4天(既往规律每日1次);③握力测试仅18kg(病前健身记录为35kg)。这些“不显眼”的指标,正是快感缺失的生理基础——前额叶皮层与伏隔核(大脑奖赏系统核心区域)的神经可塑性下降,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不仅影响情绪,更会让身体陷入“低激活状态”。

心理维度:解码“情感荒漠”的成因为了深入评估,我每周与林女士进行2次结构式访谈(每次30分钟),重点围绕3个问题:①“过去一年,哪些事曾让你觉得‘活着真好’?”(追溯愉悦记忆);②“现在做这些事时,身体有什么感觉?(比如心跳、呼吸、肌肉)”(评估生理反应);③“当你说‘没感觉’时,心里有没有一丝‘想有感觉’的渴望?”(挖掘康复动机)。她第一次回答第三个问题时,眼眶突然红了:“护士,我怕承认‘想好起来’——万一努力了还是没用,更绝望。”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快感缺失背后,往往藏着“害怕希望落空”的心理防御。

社会维度:重建“连接感”的断点林女士的社会支持系统看似完整:父母每周探视,男友每日视频,但深入了解发现:①父母总说“你就是太闲了,多出去走走就好”(否定感受);②男友为“逗她开心”,频繁发搞笑视频,却从未问过“你现在想看吗?”(无效陪伴)。社会功能评估中,她的“社交回避量表”得分28分(≥20分提示显著回避),具体表现为“拒绝参与病房手工小组”“护士递水果时低头说‘不用了’”。这些行为不是“冷漠”,而是“害怕暴露自己‘无法回应’的无能感”。

04护理诊断:聚焦“快乐能力”的核心障碍

护理诊断:聚焦“快乐能力”的核心障碍基于评估,我们为林女士明确了3个核心护理诊断(需特别说明:快感缺失是症状,而非护理诊断,需结合相关因素):01快感体验障碍:与抑郁状态下奖赏系统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分泌减少、负性认知模式(“做什么都没用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