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让“回家后”不再慌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护士站的窗前,望着走廊尽头那间亮着夜灯的病房,我总能想起上个月值夜班时听到的叹息声——那是28岁的小芸(化名),因“反复情绪低落、入睡困难3年,加重1月”入院的抑郁症患者。她蜷缩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轻声说:“我不是不想睡,是不敢闭眼……一闭眼,那些‘我没用’‘活着拖累人’的念头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这样的场景,在精神科病房并不罕见。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中,70%-90%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睡眠问题又会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抑郁-失眠-更抑郁”的恶性循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我们常说“睡眠是抑郁症患者的第二道防线”——守护好这道防线,不仅能缓解患者当下的痛苦,更能为抗抑郁治疗争取时间,降低自伤风险。

今天,我想用小芸的故事为线索,和大家聊聊“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从评估到干预,从细节到整体,希望能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小芸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3年前因工作压力和感情挫折开始出现情绪低落,逐渐发展为早醒(凌晨2-3点醒后无法再入睡)、白天精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她曾自行服用褪黑素,但效果越来越弱;1月前因学生家长投诉“上课发呆”,她的情绪彻底崩溃,出现“活着没意思”的念头,被家人紧急送医。

入院时,她的睡眠日志显示:每日卧床时间约8小时,但实际睡眠不足4小时,入睡潜伏期(从躺倒到睡着的时间)长达2小时,夜间觉醒3-4次,多因“做噩梦”或“突然心慌”醒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8分(重度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8分(严重睡眠障碍)。身体评估无器质性疾病,但长期失眠导致她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自述“胃里像塞了块石头”(胃肠功能紊乱)。

病例介绍最让我触动的是她的一句话:“我妈总说‘你闭着眼躺会儿也行’,可她不知道,躺着比熬夜更难受——清醒地听着自己心跳,数着钟表滴答声,那种绝望比疼还折磨人。”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从来不是单纯的“睡不着”,而是情绪、认知、躯体症状交织的“综合战场”。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小芸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必须“多维度、动态化”。我们需要像“侦探”一样,从主诉、行为、生理指标中抽丝剥茧,找到睡眠障碍的“触发点”和“维持因素”。

主观评估:倾听“睡不着”背后的故事首次护理评估时,我搬了把椅子坐在小芸床边,没有急着问“几点睡”“睡多久”,而是说:“你愿意和我聊聊,晚上躺床上时都在想什么吗?”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会反复想白天上课的细节,觉得自己讲得太差;然后想起我爸住院时我没照顾好他;最后又担心‘如果我死了,我妈怎么办’……这些念头像放电影,关都关不掉。”

这就是典型的“反刍思维”——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常与负性认知纠缠不清。我们需要通过访谈(如使用睡眠日记、失眠认知问卷),明确患者的“认知负担”:是对睡眠的过度焦虑(“今晚再睡不着,我肯定会疯”)?还是对过去的悔恨(“我要是没做错那件事,现在就不会这样”)?

客观评估:捕捉身体的“抗议信号”除了主观感受,生理指标同样关键。我们为小芸做了连续3天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她的深睡眠(N3期)占比仅5%(正常15%-25%),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至50分钟(正常70-90分钟),这与抑郁症患者“REM睡眠提前”的特征一致。同时,她的夜间平均心率95次/分(正常60-100),但觉醒时心率可达110次/分,提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另外,观察日间功能也很重要。小芸白天常打哈欠,但不敢午睡(“怕晚上更睡不着”),结果下午情绪更低落,形成“失眠-疲惫-情绪差-更失眠”的循环。

社会心理评估:家庭支持是“助力”还是“压力”?小芸的母亲陪床时,总忍不住说:“大夫开的药你按时吃,我们家不缺钱,你赶紧好起来。”这种“关心”反而让小芸更自责:“我妈为我操碎了心,可我连睡觉都做不到。”我们通过家庭访谈发现,家属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如半夜起来看她是否睡着),反而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总结评估结果:小芸的睡眠障碍由“负性认知(反刍思维)+生理紊乱(REM睡眠异常、交感神经兴奋)+社会心理压力(家属过度关注)”共同维持,需要针对性干预。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于评估,我们为小芸制定了以下护理诊断(按优先级排序):有自伤的危险:与重度抑郁情绪、睡眠剥夺导致的意志控制减弱有关(安全问题)0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睡眠不足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有关(躯体问题)睡眠型态紊乱:与负性认知、REM睡眠异常、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