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抑郁症患者社交退缩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抑郁症患者社交退缩护理课件

演讲人

04/

护理诊断:从现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

03/

护理评估:剥开退缩的“保护壳”

02/

病例介绍

01/

前言

0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警惕退缩的“连锁反应”

05/

护理目标与措施:重建社交的“小步阶梯”

08/

总结

07/

健康教育:让“支持网”持续运转

目录

01

前言

前言

站在2025年的临床护理岗位上,我常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对抑郁症的认知还停留在“情绪低落”的表层。而如今,随着《中国精神卫生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已达6.8%,其中约73.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退缩症状——这不再是“不愿出门”的简单描述,而是患者因情绪耗竭、认知扭曲、自我价值感崩塌而主动切断社会联结的生存防御机制。

我曾在病房里见过这样的场景:32岁的程序员张先生,发病前每周组织三次朋友聚会,如今却因“害怕别人看出我没用”而连续三个月没开过家门;56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从前是社区合唱团骨干,现在连下楼取快递都要反复深呼吸十分钟。他们的退缩不是“懒”,更不是“矫情”,而是疾病在社交功能上的具象化表现。作为护理人员,我们的使命不仅是缓解症状,更要帮患者重新建立与世界的“情感接口”——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核心:抑郁症患者社交退缩的护理实践。

02

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理解,先分享我近期负责的典型病例:李女士,35岁,全职妈妈,因“情绪低落、回避社交3月,加重1周”入院。

初次见面时,她裹着灰色连帽衫缩在病房角落,帽檐压得很低,我打招呼时她只是捏着衣角小声说“别理我”。家属补充:3个月前小儿子上幼儿园后,她开始觉得“活着没意义”,从前爱约邻居聊天、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现在连孩子家长会都让丈夫代去;近1周拒绝接所有亲友电话,说“他们问我过得好不好,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家族无遗传倾向,发病诱因可能与长期育儿压力未被关注、丈夫工作繁忙缺乏情感支持有关。

病例介绍

入院评估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28分(重度抑郁),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得分45分(显著社交回避);生理指标可见睡眠障碍(日均睡眠3-4小时)、食欲减退(近1月体重下降6kg);认知层面存在“我什么都做不好”“别人都在看我笑话”的负性思维。

03

护理评估:剥开退缩的“保护壳”

护理评估:剥开退缩的“保护壳”

要针对性干预,首先得“看透”社交退缩背后的多重诱因。就像李女士,她的退缩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合力”结果。

生理层面:能量耗竭的躯体信号

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衡,会导致精力持续耗竭。我观察到李女士每天早晨起床需要2小时,问她“为什么这么慢”,她红着眼说:“穿衣服要抬手,梳头要动胳膊,每一个动作都像举着铅球。”这种躯体性乏力让社交成为“额外消耗”,就像健康人跑完马拉松后不愿再说话一样。

心理层面:扭曲认知的自我束缚

认知行为理论中的“负性三联征”在社交退缩中尤为明显。李女士总说“上次聚会我没接话,大家肯定觉得我很闷”——这是对过去的消极评价;“就算出门,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这是对现在的能力否定;“以后我只会越来越糟,没人愿意理我”——这是对未来的绝望预期。这些认知就像无形的绳子,把她捆在“社交必败”的预设里。

社会层面:支持系统的“断裂感”

李女士的丈夫最初不理解她的退缩,说“不就是带孩子吗?至于吗?”;邻居见她总不出门,背后议论“可能闹家庭矛盾了”。这种不被理解的环境,反而强化了她的退缩——“反正他们不懂,不如躲起来”。社会支持的缺失,让社交从“情感补给”变成了“压力源”。

04

护理诊断:从现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

护理诊断:从现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基于评估,我为李女士确定了以下护理诊断(需结合NANDA国际护理诊断标准):

社交障碍:与情绪低落、负性认知及躯体乏力有关(依据:主动回避亲友联系,拒绝参加病房集体活动);

自我效能感低下:与长期负性自我评价相关(依据:自述“我什么都做不好”,对社交能力缺乏信心);

有自伤风险:与重度抑郁情绪及社交孤立导致的绝望感有关(依据:HAMD量表中“自杀观念”条目得分3分,曾说“活着拖累所有人”);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社交退缩导致的进食行为减少有关(依据:1月体重下降6kg,日均进食量不足200g)。

05

护理目标与措施:重建社交的“小步阶梯”

护理目标与措施:重建社交的“小步阶梯”

护理目标分短期(1-2周)和长期(1-3月)。短期目标是缓解退缩行为(如每天与1名医护/家属进行5分钟简单对话)、改善基础生理状态(如日均睡眠达5小时、进食量达300g);长期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部分社交功能(如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