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透过“不想吃”看到“为什么不吃”04护理诊断:从表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喂饭”到“想吃饭”的转变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守住“安全底线”07健康教育:让“吃饭”成为“日常的治愈”08总结目录

2025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在精神科病房工作了七年的护理组长,我常说:“食欲是抑郁症患者的‘生命信号灯’。”这盏灯暗下去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重新亮起时,又常是康复的先兆。《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约65%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其中23%会发展为显著体重下降(1个月内体重减轻≥5%)。这些数字背后,是患者“吃一口饭都像嚼棉花”的痛苦,是家属“端着饭追着喂”的焦虑,更是我们护理团队必须攻克的难题——因为长期营养不足不仅会削弱患者体力,还会加重乏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形成“抑郁-拒食-更抑郁”的恶性循环。

今天,我想用临床真实案例为线索,结合最新护理规范,和大家聊聊如何用“有温度的专业”点亮这盏“生命信号灯”。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我上个月主管的患者王女士。42岁,中学语文老师,因“情绪低落、食欲减退3月,加重1周”入院。她的丈夫说:“以前她做饭特别讲究,现在看见厨房就躲;以前最疼女儿,现在连女儿喂她的水果都咽不下去。”

入院时评估:PHQ-9抑郁量表得分22分(重度抑郁),近3个月体重从58kg降至47kg(下降19%),BMI17.2(低体重);自述“胃里像堵了块石头,闻到饭味就恶心”,每日进食量不足200g(以稀粥、面条为主),近1周出现晨起头晕、手抖。查体可见皮肤干燥、指甲苍白,肠鸣音减弱(2次/分)。

这样的病例在我们科并不少见,但每一次接触,我都能感受到食欲减退对患者身心的双重摧毁——王女士曾哭着说:“连吃饭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什么?”这种自我否定,比饥饿本身更可怕。

03护理评估:透过“不想吃”看到“为什么不吃”

护理评估:透过“不想吃”看到“为什么不吃”要做好食欲减退的护理,首先得像“侦探”一样,找出背后的“作案动机”。对王女士的评估,我们从三个维度展开:

生理层面:躯体症状与病理机制的交织消化系统功能:长期抑郁会导致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王女士肠鸣音减弱就是证据),胃酸分泌减少,患者常感到腹胀、早饱;神经内分泌改变: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这些神经递质不仅调控情绪,还参与食欲调节(简单说,它们少了,“想吃”的信号就弱了);营养代谢失衡:王女士入院时血钾3.2mmol/L(正常3.5-5.5)、血红蛋白102g/L(正常120-150),低血钾会加重乏力,贫血则让她更没力气进食,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层面:情绪与认知的“进食障碍”03行为模式:观察到她进食时会频繁看表、摸手机,吃两口就放下筷子——这是典型的“注意力分散型拒食”,情绪压力下无法专注完成进食过程。02认知偏差:她反复强调“吃了也没用,反正好不了”——这种负性认知让进食行为被赋予“失败”的意义,进一步抗拒进食;01情绪驱动:王女士说“吃饭是任务,吃完更难受”——抑郁患者常因“无价值感”觉得“不值得为自己花精力吃饭”,或因“快感缺失”对食物失去兴趣;

社会层面:环境与支持的“隐形推手”家庭互动:王女士丈夫总说“你多吃点就能好”,这种“结果导向”的催促反而增加她的压力;女儿曾哭着求她吃饭,让她产生“拖累家人”的愧疚感;生活习惯改变:病前她是“规律早餐+精致午餐”的人,患病后作息紊乱,“没到饭点就不饿”“一个人吃饭没意思”;文化认知:她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吃饭是小事”,对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这三个维度的评估,就像给“食欲减退”做了一次“CT扫描”,让我们看清了问题的全貌——不是单纯的“不想吃”,而是生理不适、情绪压抑、环境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04护理诊断:从表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

护理诊断:从表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自我照顾能力受损(进食)与乏力、无价值感、认知偏差有关(依据:需他人督促才能完成进食,自述“没力气也没必要自己吃饭”)。05进食模式改变与负性认知、注意力分散、家庭互动模式不当有关(依据:每日进食量<200g,进食时频繁中断);03基于评估结果,我们为王女士制定了以下护理诊断(这也是抑郁症食欲减退患者的共性问题):01有电解质紊乱的风险与长期摄入不足、胃肠吸收障碍有关(依据:入院时血钾3.2mmol/L,存在进一步降低风险);0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抑郁情绪导致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进食量减少有关(依据:体重3月下降19%,血钾、血红蛋白低于正常);02

护理诊断:从表象到本质的精准定位这些诊断不是孤立的,比如“营养失调”会加重“乏力”,进而导致“自我照顾能力受损”;“进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