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社区文化宣传日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提速,社区人口流动性增强,邻里间的熟悉度逐渐降低,传统节日习俗、本土文化记忆也面临淡化的趋势。许多居民感慨:“以前住老巷子,哪家包了饺子都端来尝尝;现在对门住了三年,连名字都叫不上。”为了唤醒这份温暖的“社区记忆”,让文化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特策划本次“社区文化宣传日”活动。
(一)核心目标
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互动式交流分享,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提升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我家社区有故事”成为共同认知;二是搭建邻里互动平台,促进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深度交流,打破“电梯里点头、楼道里沉默”的隔阂;三是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整理形成包含老物件、老手艺、老故事的“社区文化档案”,为后续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
活动紧扣“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原则,避免传统宣传“台上讲、台下听”的单向灌输模式。从居民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用老照片串起社区变迁,用手工体验唤醒传统技艺,用“社区达人秀”展现普通人的文化特长,让文化真正“活”在居民身边。
二、活动内容设计
活动定于周末上午9:00-16:00举行,选址社区中心广场及周边架空层,覆盖室内外空间,兼顾不同天气情况。整体设置“文化记忆馆”“互动体验区”“生活美学课”“邻里文化汇”四大板块,各板块既独立成景,又通过“文化线索”串联,形成“逛、玩、学、乐”的完整体验链。
(一)文化记忆馆:唤醒共同的“时光碎片”
这里是社区的“文化博物馆”,也是最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区域。入口处设置“社区时间轴”,用放大的老照片、手绘地图展示社区从村庄到小区的变迁——比如20年前的稻田如今是健身广场,10年前的小卖部变成了便利店。照片旁附上居民手写的“记忆注解”:“这张是1998年拆迁前的老房子,我在这儿学会骑自行车”“右边穿蓝布衫的是王奶奶,那时候她总在门口晒梅干菜”。
场馆中央陈列“老物件展”,提前一个月向居民征集有故事的物品:张爷爷的老怀表(当年结婚信物)、李阿姨的粮票本(记录全家四口的口粮记忆)、退休教师的旧教案(写满30年的教学心得)。每件物品旁配有主人的录音故事,路过的居民扫码就能听到:“这把铜壶是我外婆传给我的,以前每天早晨烧开水,壶嘴冒白汽的时候,整个弄堂都醒了……”
(二)互动体验区:让文化“动起来”“玩起来”
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参与需求,设置“传统手艺坊”“民俗游戏角”“方言小课堂”三个子区域,强调“动手+动脑”的沉浸式体验。
传统手艺坊:邀请社区内的“隐藏高手”担任导师——会剪窗花的王奶奶、能编中国结的刘阿姨、会做糖画的张师傅。桌上摆好彩纸、红绳、糖稀等材料,居民可以跟着学剪“福”字窗花,编一对“平安结”挂在钥匙扣上,或者挑战画一只糖画蝴蝶。王奶奶边教边念叨:“现在的孩子都玩电子游戏,这剪子在手里转,可比屏幕里有意思多啦!”
民俗游戏角:设置滚铁环、跳房子、丢沙包、踢毽子等经典游戏,地面用彩色胶带画出跳房子的格子,铁环和毽子按成人、儿童尺寸准备。特别设计“祖孙搭档赛”:爷爷教孙子滚铁环,奶奶和孙女比赛踢毽子,获胜的家庭能得到社区手工队做的布老虎挂件。现场笑声不断,有位爷爷追着铁环跑了好几圈,直说:“多少年没动过这玩意儿,比跳广场舞还累!”
方言小课堂:由社区里的本地老人担任“方言老师”,教大家说几句有趣的本地话。比如“嬢嬢(阿姨)”“巴适(舒服)”“日白(聊天)”,配上生活场景:“去嬢嬢家吃醪糟,巴适得板!”“几个老伙计坐起日白,一下午就过去了。”年轻人跟着学,常常因为发音不准惹得老人直乐:“不对不对,这个‘嬢’要拖长音,像喊自家姨妈那样亲!”
(三)生活美学课:文化融入日常的“实用指南”
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应该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日用品”。本板块设置“传统美食课”“家居雅集”“非遗小课堂”,教居民用文化元素装点生活。
传统美食课:由社区食堂的阿姨示范做节气点心——春天做艾糍,夏天做绿豆糕,秋天做桂花糕,冬天做芝麻糖。现场准备好蒸熟的艾草泥、炒香的糯米粉,居民可以跟着揉面、包馅,做好的点心用竹蒸笼装着,蒸熟后大家围坐分享。阿姨边揉面边说:“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做,现在超市里啥都有,反而没人动手了。自己做的虽然卖相不好,但咬一口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家居雅集:邀请社区里的“生活美学家”分享如何用传统文化元素布置家居。比如用旧木箱改造成收纳柜,贴上蓝印花布;用芦苇秆编个笔筒,插几支毛笔;在阳台挂一串手工编织的中国结。现场展示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居民可以领取材料包,跟着学做一个小物件带回家。
非遗小课堂:联系本地非遗传承人,用30分钟短课介绍一项非遗技艺,比如陶瓷制作、木雕、扎染。传承人带几件作品展示,重点讲“为什么这项技艺能传下来”:“我们扎染的蓝靛是植物提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蓝盾 YDZX-01型烟气系统操作手册.pdf VIP
- 宠物除臭剂项目立项报告.pptx VIP
- 2024年履行合同催告函(6篇).pdf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9).Star-CCM+后处理与可视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8).Star-CCM+物理模型与求解器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7).Star-CCM+网格生成与优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6).Star-CCM+二次开发API基础.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5).Star-CCM+脚本编写与调试.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4).Star-CCM+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3).Star-CCM+数据结构与对象模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