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6
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0272—2023
核桃褐斑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2-12-03发布2023-01-03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4/T0272—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核桃褐斑病 1
3.2保护剂 1
3.3治疗剂 1
4发病条件 1
4.1温度 1
4.2湿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栽培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发病规律 2
6症状表现 2
7防治原则 2
8防治措施 2
8.1农业防治 2
8.2化学防治 3
9管理记录 3
附录A(资料性)核桃褐斑病叶部、果实为害症状 4
附录B(资料性)核桃周年管理措施 6
附录C(资料性)防治核桃褐斑病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特性 7
附录D(资料性)核桃褐斑病防治的主要时期、农药种类及使用浓度 8
DB54/T027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源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文渊、朱荣杰、陈华、陶炼、周娟、谢红江、左雨凡、涂美艳、褚彪、晋鹏飞、马俊、胡孝会、杨斌、郑鑫、周川、刘海金、孙建春、李芳、巴宗、左雨鑫、张凯、陈子彦、赵贯飞。
DB54/T0272—2023
1
核桃褐斑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桃褐斑病的发病特征、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西藏核桃褐斑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核桃褐斑病
核桃褐斑病是一种主要为害核桃叶片、嫩梢、果实和芽的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属真菌(Marssoninajuglandisn)中半知菌亚门的核桃盘二孢菌。分生孢子盘暗褐色,垫状,直径106um~213um;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密集于盘内,大小为(8~12)um×(1.2~1.8)um;分生孢子无色,纺锤状,微湾,双细胞,上细下大,顶端略偏,大小为(20~25)um×(5~6)um。
3.2保护剂
保护剂又叫保护性杀菌剂,指施用于植物的体表后,不进入植物体内,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或直接杀死病原菌或萌发的病原菌孢子或菌丝体,保护植物不受病原菌侵害的农药的统称。
3.3治疗剂
治疗剂又叫治疗性杀菌剂,指施用于植物的体表后,被植物吸收或通过渗透进入植物体内,杀死病原菌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控制植物病害的农药的统称。
4发病条件
4.1温度
核桃褐斑病病原菌的最适侵染温度为20℃~25℃。
4.2湿度
DB54/T0272—2023
2
湿度是核桃褐斑病流行的主导因素,雨量超过2mm或叶面结露超过7h即可导致病原菌侵染,叶片发病。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雨后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
4.3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核桃园,树势健壮,发病较轻;反之,发病较重。
5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被害叶片和枝梢等病残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5月,越冬病原菌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形成初次侵染。秋季病叶上又产生小粒点即闭囊壳,随落叶越冬。初次侵染主要发生在树冠下部的叶片上;6月是病原菌的快速累积期,7月~9月是病害高发期,可造成成年树大量落叶、幼年树大量枯梢。
6症状表现
核桃褐斑病主要为害核桃的叶片、嫩梢、果实和芽。感染核桃褐斑病后,先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褐色,边缘暗黄绿色至紫褐色。病斑常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片焦枯死亡区,周围常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4T 0184-2020 苹果园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54T 0185-2020 苹果园生草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54T 0186-2020 高寒牧区天然草地补播技术规程.docx
- DB54T 0187-2020 育成牦牛补饲育肥技术规程.docx
- DB54T 0188-2020 高寒牧区退化草地放牧技术规范.docx
- DB54T 0190-2020 高寒牧区房前屋后牧草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54T 0191-2020 高寒牧区暖棚牧草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54T 0194-2020 养老机构清洁卫生服务规范.docx
- DB54T 0197-2020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规范.docx
- DB54T 0198-2020 养老机构休闲娱乐服务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