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ppt)-教学课件、教案.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死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了解“三美理论”2.了解创作背景1.认识到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增强爱国情怀1.能把握“死水”的象征意义2.掌握以美写丑的反讽手法

重点:1.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2.诗歌的反讽手法教学重难点难点:1.“三美理论”在《死水》中的应用

目录作者小传创作背景内容述评艺术赏析拓展延伸思辨感悟三美理论

作者小传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死水》写于1925年4月。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内容述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

绝望第一部分: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清风与“死水”相对照,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破铜烂铁剩菜残羹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彻底的否定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

全篇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死水的象征意义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死水”象征描写写死寂写色彩写泡沫以丑为美反讽手法“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和沉寂

绝望中的热望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天呀,这冤何处诉起!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闻一多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一封信中说臧克家

三美理论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的作品,是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三美理论的提出:《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的“三美”论述之音乐美

闻一多的“三美”理论之绘画美绘画美理论是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

闻一多的“三美”理论之建筑美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艺术赏析

1.“三美理论”的

文档评论(0)

m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