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演讲人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01教学过程设计:从观察到理解,从比较到共情02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策略03总结升华:岩画——连接古今的时光邮票04目录
2025小学美术欣赏中外美术史岩画高阶课件
0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作为小学美术欣赏模块中中外美术史单元的高阶延伸,岩画主题教学承担着连接史前文明与当代审美的桥梁作用。相较于低年级阶段认识基本造型的启蒙目标,本课程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岩画这一特殊的石头上的历史,理解艺术与人类生存、信仰的深层关联,培养跨文化比较思维与历史共情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岩画的基本定义(凿刻/绘制于天然岩石上的古代图像)、全球主要分布区域(中国北方、非洲撒哈拉、欧洲比利牛斯山脉等)及核心题材(狩猎场景、动物崇拜、仪式活动);能辨识中国贺兰山岩画与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的典型视觉特征。01能力目标:通过图像观察(线条走向、构图规律、符号重复率)、信息提取(画面元素的数量比例、动态关系)与逻辑推理(结合地理环境推测创作动机),提升艺术分析能力;尝试用简单符号记录生活场景,体会岩画以简驭繁的造型智慧。02情感目标:感受史前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美的追求,建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朴素认知;通过中外岩画比较,理解人类早期艺术表达的共通性与文化独特性,增强文化认同感与世界视野。03
02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策略
核心重点:岩画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内涵岩画并非简单的原始涂鸦,其线条的刚劲、造型的概括、符号的重复都暗含着史前人类的认知逻辑。例如中国阴山岩画中群兽图的散点布局,既反映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生态的整体观察,也体现了早期人类万物有灵的宇宙观;法国拉斯科洞窟大公牛的轮廓线刻意加粗,肌肉线条用浅刻法强化立体感,这种对力量感的强调,与旧石器时代人类依赖狩猎生存的现实需求直接相关。
关键难点:抽象符号的解码与跨时空共情小学生对史前概念较为陌生,难以直接理解岩画中抽象符号(如螺旋纹、同心圆)的象征意义。突破策略包括:
实物类比:展示现代儿童用石子在地面画的游戏地图,对比岩画中路线图领地标记,说明用简单符号记录重要信息是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
情境还原:播放纪录片片段(如《岩画中的祖先》),结合当地气候、动植物资料(如贺兰山曾有大量北山羊,岩画中羊的形象占比超60%),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生存-艺术的逻辑链;
互动解码:提供放大的岩画局部图(如内蒙古曼德拉山岩画中的射猎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猎人为什么弯腰?箭头为什么指向动物腿部?画面中重复出现的圆点可能代表什么?通过提问式探究,逐步逼近古人的创作意图。
03教学过程设计:从观察到理解,从比较到共情
教学过程设计:从观察到理解,从比较到共情(一)第一环节:发现岩画——什么是石头上的日记(15分钟)
情境导入:展示一组对比图——现代城市的涂鸦墙与贺兰山岩画照片,提问:这两种墙上的画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岩画是古人刻在岩石上的日记,记录着他们的生活、信仰和对世界的理解,有些日记已经写了上万年!
概念建构:结合实物(仿岩画拓片)与视频(岩画制作过程模拟),讲解岩画的两种主要制作方式:凿刻法(用石锤、骨锥在岩石上敲凿出点线,如中国大部分岩画)与绘制法(用矿物颜料混合动物脂肪绘制,如非洲撒哈拉岩画)。特别说明:古人选岩石很讲究,他们会挑向阳、避风、靠近水源的岩壁,就像我们选教室要采光好、安静一样。
教学过程设计:从观察到理解,从比较到共情初阶观察:发放打印的岩画图片(如澳大利亚阿纳姆地岩画的袋鼠跳跃图、中国广西花山岩画的集体祭祀图),引导学生用三看法记录:看形象——画了什么?看细节——有没有重复的形状?看位置——这些形象是怎么排列的?通过表格记录,初步感知岩画的叙事性特征。
第二环节:解码中国岩画——祖先的生存密码(30分钟)典型案例1:贺兰山岩画(宁夏银川)地理背景:展示贺兰山地形图,说明其草原与荒漠分界线的特殊位置,古人在此放牧、狩猎,岩画是他们的生存指南。
图像分析:重点观察人面像与动物群两类典型题材:
-人面像:圆形轮廓、放射状线条(可能代表头饰或光芒)、夸张的眼睛(有的用双圈表示,像戴了护目镜)。提问:为什么古人要画这么多人脸?可能和什么有关?(引导思考:原始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
-动物群:北山羊(角向后弯成大圈)、岩羊(角更直)、马(身体修长,腿部线条流畅)。对比现代动物照片,发现岩画中动物的特征强化规律——比如放大羊角突出其作为力量象征的地位,简化躯干突出动态(如奔跑时腿部的交叉线条)。
第二环节:解码中国岩画——祖先的生存密码(30分钟)典型案例1:贺兰山岩画(宁夏银川)文化延伸:播放当地牧民讲述岩画传说的录音(如太阳神岩画能带来光明),说明岩画不仅是艺术,更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
典型案例2:阴山岩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