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VIP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技巧。

深入理解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语言赏析和文学作品解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欲扬先抑、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山海经》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其对表现阿长和作者情感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既包含感激、怀念,又有儿时不满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的人。他们或许身份平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陪伴我们度过童年的邻家老人,耐心照顾我们生活的保姆。这些人用他们的方式关心、爱护着我们,成为我们记忆中珍贵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要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认识一位对他有着特殊意义的人——阿长。在鲁迅的笔下,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又和《山海经》有着怎样奇妙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走进《阿长与〈山海经〉》。

(二)预习检测

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鲁迅以笔为武器,试图唤醒沉睡的国民。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像一声惊雷,在封建礼教的沉沉黑夜中炸响,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之后,他陆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散文诗集《野草》,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复杂的情感;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黑暗。而我们今天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是鲁迅中年时期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回忆,饱含着他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字词积累

骇(hài)、掳(lǔ)、孤孀(gūshuāng)、惶急(huángjí)

诘问(jiéwèn)、疮疤(chuāngbā)、渴慕(kěmù)、粗拙(cūzhuō)

霹雳(pīlì)、陆玑(lùjī)、惧惮(jùdàn)、憎恶(zēngwù)

懿(yì)、辟头(pītóu)、震悚(zhènsǒng)

(三)课文教学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以下几件事:①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的由来;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③阿长对“我”过分看管;④阿长睡觉摆成“大”字;⑤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⑥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⑦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⑧阿长谋害“我”的隐鼠;⑨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这些事情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略写的事情有:长妈妈的名称来历、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详写的事情是:给“我”买《山海经》。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是因为叙事写人散文要依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来安排详略。略写的内容能让读者对阿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展现她的一些小毛病,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详写买《山海经》这件事,突出了阿长善良、热心、关爱孩子的品质,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更能体现阿长对“我”的重要意义,也能凸显文章的中心,使阿长的形象更加丰满。

根据这些事件,尝试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长妈妈的称呼由来和外形特点;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写“我”与长妈妈相处的一些事,展现“我”对她的“讨厌”;第三部分(第1929自然段):长妈妈为“我”寻购《山海经》,“我”对她的态度发生转变,充满感激;第四部分(第3031自然段):抒发“我”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从这些事件中,你能初步感受到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身份低微、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封建守旧、愚昧迷信,但又善良、热心、关爱孩子的人。例如,阿长称呼的由来体现了她地位低下;喜欢切切察察表现出她饶舌多事;睡觉摆“大”字说明她不拘小节;元旦的古怪仪式和各种规矩反映出她封建守旧、愚昧迷信;而给“我”买《山海经》则突出了她善良、热心、关爱孩子。

文章中多次提到《山海经》,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山海经》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它引发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