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9课辛亥革命
课程:初中历史
教材: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
章节:第9课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发生在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时期,主要讲述了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以及武昌起义的爆发和影响。本课上承《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下启《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党人的英勇斗争,展现了革命力量的逐步发展和不屈精神;随后以武昌起义的成功及各省响应,引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的伟大历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从“改良”到“革命”的历史转折,也为学习民国建立和近代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及民族危机背景,具备初步的历史时序意识。初中生形象思维活跃,对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兴趣浓厚,但分析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弱。本课以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到武昌起义为主线,重点在于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及其历史影响,难点是把握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意义。需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梳理起义过程,认识革命的艰难性与进步性,提升史料解读与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革命志士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中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时空观念】通过观察“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及重大起义的时间脉络,使学生建立起1906—1911年中国革命斗争的时序框架,掌握关键事件的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黄兴绝笔书、烈士遗骸合葬等图文史料,使学生学会从原始材料中提取信息,形成依据证据探讨历史问题的实证意识。
【历史解释】通过梳理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及其影响,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理解“虽败犹荣”的革命精神对后续变革的推动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刘道一、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革命志士英勇牺牲的事迹,使学生感受先烈们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革命志士的牺牲精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起义接连失败的原因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武昌起义夜景想象图,讲述一个革命士兵的日记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展示材料】
▲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军在城头插上十八星旗(教材原图)
“今夜持枪上阵,手虽抖,心却坚。为天下人谋共和,死何惧!”——《辛亥革命亲历者日记选》,湖北省博物馆藏
【提出问题】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晚上拿着枪的年轻士兵,你会害怕吗?又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
为什么一场在武昌打响的起义,能迅速点燃全国的变革之火?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图像与第一人称史料结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距离,激发共情与探究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选择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为学习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和影响奠定认知基础。
探究新知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教师活动】
材料1:1906年,江西萍乡煤矿工人因清政府查封工会、克扣工资而罢工,随后与同盟会联系,发展为武装起义。起义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为口号,迅速聚集三万余人。——《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锡麟(1873—1907)
问题:为什么说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它虽然失败,为何还能提升同盟会的声望?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从“组织者身份”“起义规模”“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讨论并填写表格,尝试分析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师活动】
萍浏醴起义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直接发动和领导,这是同盟会自1905年成立后首次组织的大规模武装行动,因此被称为“第一次武装起义”。尽管起义仅持续一个多月即被镇压,刘道一在长沙被捕牺牲,但其动员人数达三万余人,震动清廷,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革命思想借此传播,使更多人认识到推翻清朝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了同盟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
总结知识点: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失败,但扩大了革命影响,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史料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次”的历史定位,并借助问题思考起义失败与声望上升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多重影响的能力。
安庆起义与秋瑾就义
【教师活动】
材料2:徐锡麟早年创办大通学堂,秘密训练革命青年。1907年7月6日,他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突然开枪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学生起义,激战四小时后失败。——《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材料3:秋瑾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计划响应安庆起义。因叛徒告密,清军突袭学校,她拒绝逃走,被捕后于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传》(中华书局)
▲秋瑾(18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x
最近下载
- DB11T 2240-2024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pdf VIP
- 一年级上册-劳动-全册课件 (1).pptx VIP
- 2024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2025浙江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招聘编外合同制工作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ab卷.docx VIP
- 【课件】综采工作面技术装备及智能化开采的创新与发展.pptx
- 三新项目申请审核表(申报填写)(总8页).doc VIP
- 2025年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答案).docx VIP
- 营造清朗空间(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VIP
- 国开(GD)-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二次形考作业-学习资料.docx VIP
- JJG117-2013平板检定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