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作文“假设”能力的探究
摘要:初中学段的学生在年龄增长的同时,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也相应地提升。然而如果从作文这一角度评价学生的发展,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呈现构思单一、内容简单、情感单一等弊端,以致得分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可观察性评价原理,透过思维高能点“假设”能力来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新突破,为其高阶作文的创作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初中作文假设思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初中学段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处在三类文前端、二类文尾端,即37—42分的分值区间;而一类文(45—50分)的作文,特别是接近满分的高分作文极少。不少语文能力水平较强的学生也常常存在作文水平与实际语文能力不匹配的情况,甚至呈现作文思维单一、逻辑混乱等现象。常规的作文评价标准对一类文的界定如下: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语言得体、流畅。可见,高水平的作文分别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个维度展开评价。但当前的作文评价体系比较模糊,难以为作文写作指明方向。笔者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究高阶作文的核心能力,并在作文写作中实践及应用。
一、SOLO分类理论的相关阐述
SOLO是“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英文缩写,出自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彼格斯(JohnBiggs)与其同事于1982年出版的著作《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评价法认为,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具体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被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1]。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阶段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2]前结构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或无法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答案,思维处于混乱状态;单点结构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能够找出一个与问题相关的点或论据,但缺乏对其他相关点的理解和联系;多点结构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能够找到多个与问题相关的点或论据,但这些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或整合;关联结构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能够将多个点或论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不仅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合,还能够进行抽象概括和拓展,提出新的见解或观点。[3]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年龄阶段:前结构水平对应4~6岁;单点结构水平对应7~9岁;多点结构水平对应10~12岁;关联结构水平对应13~15岁;抽象拓展结构水平对应16岁以上。
按照SOLO分类理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相应的能力层次。初中学段学生多处于12~16岁,初一学生多处在从多点结构水平过渡到关联结构水平阶段,初二学生多处在关联结构水平阶段,初三年级学生多处于关联结构水平向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的过渡,甚至应完全达到抽象拓展结构水平阶段。由此可明确界定初中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发展过程: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当然能力水平的发展并非一下从一个层次跳到另一个层次,在不同能力之间还存在相互交集的过渡空间。
不同的认知层次具备不同的思维能力表现,如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的思维能力表现为“问题线索+相关素材+相互关系+假设”[4],而关联结构水平的思维能力表现为“问题线索+相关素材+相互关系”。相比可见,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假设”能力,也就是说“假设”能力成为最高能力水平与高能力水平之间的唯一区别要素。“假设”从词义上解释为根据已有的材料与经验,对事物产生原因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作的推测,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操作。
二、“假设”能力在经典文本中的重要价值
常见初中学段学生的作文选材较为老旧、构思单一、平铺直叙。学生的写作通常较为单薄、肤浅,虽然字数达到标准,却无实际内容,读完令人感到索然无味。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所写都是实实在在的眼前景象、人物、故事,而没有将“假设”能力应用到未知情境,未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读者与作文自然就“远隔重洋”了。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假设”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有效写作意识,并引起读者共鸣。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来分析“假设”能力在经典文本中的重要价值。朱自清的《背影》是不可置疑的典范之作。《背影》所叙之事较多,诸如“我”回家奔丧、父亲安慰、父亲嘱咐茶房、父亲送行、父亲与脚夫讲价钱、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等,文章重点刻画的是父亲买橘子的情节。这是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相关素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