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识别与临床应用指南.docxVIP

常见中草药识别与临床应用指南.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中草药识别与临床应用指南

引言

中草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回归与重视,中草药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中草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性味、归经、功效亦千差万别。准确识别中草药并掌握其临床应用要点,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草药的前提。本指南旨在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基层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实用、严谨的参考资料,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中草药的独特优势。

第一章中草药识别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中草药识别的重要性与前提

准确识别中草药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第一道关卡。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在中草药中较为常见,若辨识不清,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可能导致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习中草药识别,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多观察、多比较、多实践。

第二节常用识别方法

一、基原鉴别(来源鉴别)

即从植物(或动物、矿物)的分类学角度进行鉴别,确定其正确的科、属、种。这是最根本、最可靠的鉴别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关注其学名,了解其在不同地区的习用名称,有助于避免混淆。

二、性状鉴别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直观方法,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这是最常用、最简便的鉴别方法,也是经验积累的重要体现。

*形状: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叶类药材有卵形、披针形、心形等。

*颜色:包括表面色、断面色。如黄连断面呈金黄色,丹参表面呈棕红色。

*表面特征: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环节等。如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等。如当归质地柔韧,葛根质地坚硬。

*断面:观察折断时的现象及断面特征,如是否平坦、纤维性、粉性、有无纹理(菊花心、车轮纹)等。

*气味:如薄荷的清凉香气,阿魏的强烈蒜臭味。口尝需特别谨慎,剧毒药材严禁口尝,一般药材尝后也需立即吐出并漱口。

三、经验鉴别要点

结合传统经验,总结出一些特征性的鉴别术语,如“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过桥”(黄连)等,这些术语高度概括了药材的典型特征,便于记忆和识别。

第二章常见中草药的识别与临床应用举例

第一节解表药

一、薄荷

*识别要点: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临床应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常与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可配伍桑叶、菊花、桔梗等。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常与蝉蜕、牛蒡子、紫草等同用。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如逍遥散。

*用法用量:煎服,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二、菊花

*识别要点: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或黄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常与桑叶、连翘、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饮。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同用。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风热上攻者,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同用;肝肾精血不足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疮痈肿毒: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使用注意: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贡菊)。

第二节清热药

一、金银花

*识别要点: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文档评论(0)

wgx41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